亡国亡君崇祯帝失误之四:加征赋税,官逼民反
2019-02-12 本文已影响25人
山东田夫
崇祯最终做了大明的亡国之君,除了他的前任几代皇帝昏庸无能,疏于治理,导致如毛泽东所说的问题“成了堆”, “积重难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崇祯自身的举措失当,治国策略严重失误。
图片崇祯帝朱由检失误之四:加征赋税,官逼民反
崇祯上台之初,尚知道要整顿经济、笼络民心,必须减少一些剥削。他是想缓和一点阶级矛盾,并要官吏少搞一点政权外的压榨。
崇祯初期还对不少地方免新旧辽饷,赈济一些百姓。同时,对待农民起义军他还这样说:“寇亦我赤子也,可抚抚之。”
然而,好景不长。崇祯三年十二月,“先是户部尚书毕自严,以度大绌,复列十二事,曰:‘增关税,捐公费,鬻生祠,酌市税,汰冗役,核虚冒,加抵赎,班军折银,吏胥纳班,括河滨滩荡之租,核京东水田之赋,开殿工冠带之例。’上悉允行,而兵食犹不足。至是兵部尚书梁廷栋复言:‘今日闾左虽穷,然不穷于辽饷。一岁之中,阴为加派者不知其数。如朝觐考满、行取推升,少者费五六千金。合海内计之,国家选一番守令,天下加派数百万。巡抚查盘缉访,馈遗谢荐,多者至二三万金。而曰民穷于辽饷何也?臣考九边额设兵饷,兵不过五十余万,饷不过千五百三十余万,何忧不足?故今日民穷之故,唯在官贪,使贪风一息,即再加派,民亦欢然。’上俞其言下户部协议”。
崇祯赞成这个主张。于是后果就是毕自严奉承梁廷栋的意思,即言:“今日之策,无逾加赋,请亩加九厘之外,再增三厘。”于是,“增百六十五万有奇,合旧所增,凡六百八十余万,天下益耗矣”。这样,贪风并未解决,而加派却实行了。
在摆脱财政困境的问题上,崇祯采取了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的办法来解决。崇祯的这种态度,使得一些大臣就只想取悦崇祯,不管生灵涂炭。
随着内忧外患加剧,军费开支加大。崇祯并没有将其库存银两支出作为军费,而是又加征“剿饷”与“练饷”,名之曰“暂累吾民一年”,实则视为常税。
正如后来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所指出的:“前朝弊政,莫如加派,辽饷外又有剿饷、练饷,数倍正供。远者二十年,近者十余载,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崇祯帝的这一举动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迎闯王,不纳粮”形成鲜明对照。在灾荒频仍、人民无以聊生的情况下,崇祯加派三饷,只能是把农民逼上反抗之路。其结果是,非但不能镇压农民起义,反而壮大了起义力量,加速了自己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