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我的人生如梦,我的梦如人生

2022-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和你的流浪日记

听妈妈说,从小我的身体不太好。刚出生时,脑袋就被挤压得很厉害,脑袋当时是被挤压得变了形,变长了,就是说有点难产。出生后眼睛不能睁开,是奶奶用手把我的一只眼睛拨了拨,才开了一点,小时候就听我妈说,我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原因就是因为奶奶拨了拨,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就是天生没有发育好,不在于她用手掰的一下。

还听我妈说,我到两三岁时走路还很软,总是要拄一根棍子,还时常摔跤。另外就是我总是流口水,大概就是两三岁时,还一直在流口水。这些说明了我四肢发育得不太好,体力跟不上,然后就是肠胃功能也不好。

我妈还说我小时候总是莫名其妙地大哭,尤其是到后半天,哭的根本哄不过来,这个人抱抱,那个人抱抱,但我还是哭得撕心裂肺,因为这,我村里人还给我起了一个名字叫“麻糊眼”。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村西头,我饭吃完了,让我爸爸给我再舀一碗,可他却果断地拒绝了我,因为那时我很小,大概也就是四五岁,我就气得一下子把碗给摔了,其实现在想想我的大人也够无情的,就为了自己和别人说话,就不给孩子打饭,他们对待孩子也够心狠的,不要看他们以后标榜这标榜那的,从根本上,他们就是自私又无情的。

我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我记事起我就做梦,一直到现在四十岁,我没有一天是不做梦的。小时候,我和弟弟就爱给姥姥说我们的梦,炫耀前一天自己又做了什么梦,梦到了什么。因为在小孩的世界里,连做梦都是新奇的,连做梦都是比别人多了一项技能。每天晚上临睡前,我总期待着梦境的到来。

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明白了:梦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件非常坏的事情,因为做梦多意味着你的身体不好,大脑无法得到休息。

但很无奈的是我身体不好,很无奈的是我无法摆脱我夜夜的梦。

如今,我的人生已经变成了现实和梦境时常分不清的状态。

每当我遇到一个熟悉的场景,我总觉得好像是在哪里见过一模一样的场景,一模一样的人,还有我当时一模一样的心情,我好像都经历过,仔细回想回想,感觉好像那是我曾经的梦里出现过的场景。

有时在梦里,我急着醒,却醒不过来,无论怎么都醒不过来,在梦里心情很窒息很着急,在梦里我就知道我是在做梦。

最可怕的一点是,我现在有时经历的事情,我不敢确定,是我在做梦,还是现实中的经历。因为梦太多,白天发生过的和没有发生过的,白天发生过又在梦里进行扭曲的展现的,这些和现实一起交错,我有时真的弄不清楚,我到底是在做梦还是在过现实的生活。

常常在电视上看,说梦境和现实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己掐自己会疼,有时候,我就使劲掐自己,觉得很疼,我知道了这是现实,可有时在梦境里,我自己感觉好像是梦,我也想自己掐自己,但是梦境里好像也疼,那可能就是心里的潜意识告诉我,会疼的是梦,所以潜意识也骗了我。

明白了梦境和现实的区别,但是当自己去做的时候,仍然是分不清楚梦境和现实。掐也是白掐,因为就连掐这个动作,我有时候也不知道是梦还是现实,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梦中梦中梦。

插播一些文学的演变,就明白了人们意识的发展中梦的力量。

文学作品在中世纪时是非常如实描绘生活的,当时的美术作品也是那样,那就是要求美术家画的和现实一模一样,谁画的越像,就证明谁越成功。

后来文艺复兴时,文艺开始诉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再到后来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开始反叛,一直到后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划时代地出现,人们开始用意识流的写法来写文学作品。

我自己的写作风格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一直不能如实地描画生活,并不是我的能力不够,当然我的能力确实也不够,但最主要是我的精神世界一直在翻滚奔涌,我无法做到无视我内心的感受,于是我就只能我手写我心,把自己汹涌的情感写出来。

但现实主义的文学写作方式在中国还是大行其道,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确是比较滞后的,中国的各方面的确是比较落后的,跟不上时代的。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后来看了《追忆似水流年》,又看了茨威格的作品,又看了《麦田守望者》,又看了《百年孤独》,我仿佛看见了亲人,因为他们的写法和我真的很像。

我明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意识流写法,就是跟随着自己的意识,让他像流水一样,流到哪里是哪里,不去阻止他,不去更改他,这就是意识流写法。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学考试时学的那一篇文章叫《墙上的白点》,作者仅仅只是看上了墙上的白点,就用墙上的白点去胡思乱想,然后就把自己的胡思乱想诉诸文字,意识流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去阻止,把自己意识流所想到的任何东西都写了一遍,这就是很有代表性的意识流。

除了意识流文学作品,后现代文学也有这样一种,它反映一种扭曲的心理,最深刻的就是《变形记》。变形记的作者是卡夫卡,他生前只是一个公司的保险员,一辈子没有结婚,为人沉默寡言,喜欢写东西,写了很多很多,但是他从来不发表,临死前,他把这些遗稿给了他的朋友。我猜测,他的朋友出于一种好心吧,我觉得应该是好心,他就把他的东西发表了,结果,他一下子成名了。

我想卡夫卡在生前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他应该绝对没有任何世俗功利的色彩,他虽然沉默寡言,但他肯定是一个心理学中所说的高敏感人,他在文学作品中写他的心绪,他的感受,是一种倾诉,一种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倾诉,一个对周围人无法释放出的心情,一个很苦闷的人对生活的一种倾诉吧。

这种倾诉又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写出了最真实最隐秘的情感,就这点而言,也是特别打动人心的。

我感觉写出内心真实隐秘的情感,也比那些写什么宏大的场面,喧嚣的战争,以及自己对世人的教导这些东西更加感动人吧,因为人的真实而隐秘的情感才是最伟大的,难道不是吗?生而为人,人性就是应该要被得到尊重。

文艺复兴就告诉我们要尊重人性,后来的现代革命之后更是要尊重人性,哪怕他丑陋,他是贪婪的,他是胆小的,他是虚无的,但这也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人的情感,我们的生命很伟大,我们不是草芥,我们的感情应该被得到尊重,我们的尊严应该不能被践踏。人类是大自然的精灵,虽然人与人之间有争斗,但是我们就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精灵,不管别人对我们怎么样,我们也一定要自信,尊重自己的内心,我们要呵护我们的人性。

想起小时候,每当看到男女接吻,我就感到很羞涩,甚至内心认为这是羞耻的,我不知道我们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形态,为什么性是羞耻的?为什么为自己着想是羞耻的,其实这些认识不对。

性是很伟大的,如果没有性,怎么会有爹妈繁殖的宝贝呢?如果没有性,人活在世界上,也不结婚、也不繁殖后代,人类就没有了后代,我想这也是那些决策者不想看到的吧。

但为什么他一方面鼓励生育,鼓励繁殖后代,另外一方面却打击性呢,我想这和中国的“发乎情止乎礼”这种教育有关吧,中国总是提倡中庸之道,中国喜欢人们按部就班的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但是他不允许你有自我的表达,不允许你是反叛的,也不允许你是离经叛道的,因为我们提倡一种和谐、和谐、和谐的社会,怎么能让有个人随心所欲的表达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实在的是太过贫穷,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又太过拥挤,所以人把人都挤了一块平板。又怎么能让你随心所欲地表达、自由地去伸展身体呢?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封闭的,是拥挤的,是发展受限的,所以,你就要藏起自己的锋芒,快快乐乐地平平静静地听话地生活。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在这个地方这才是生存之道。为什么以前的我总是碰壁?为什么以前的我总是想不通?现在我终于想通了,因为这个地方其实也不适合年轻人生活,因为年轻人总是锋芒毕露的,年轻人总是有那么一点偏激的,这个地方还是适合养老,适合阅尽千帆之后,按部就班平平静静悠闲地生活,而不适合去拼搏去打斗,因为这个地方是这么的资源受限拥挤和封闭。

扯了半天,我的文章总是没有中心,为什么我的文章总是没有中心呢?我不敢说自己是意识流,是当然和文坛上的意识流不能媲美,只能说这是我自己的意识流吧,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我把我的大脑中的意识好好地归成一条涓涓细流,让我的内心的情感得到了舒展,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疗愈吧,所以,根本也不能算意识流,本来嘛,我也从来没有想到发表,就是自己喃喃自语罢了。

本来是在写我的梦境和我的人生的交互,日常生活中,我的梦境和人生也总是重叠,总是让我陷入一种混沌的状态,分不清楚什么是梦境?什么是人生?写着写着,怎么又变成了对现实的牢骚呢?唉,当然也不能说是现实的牢骚,就是我的一点感受吧。

我把我的感受写出来,我的心情就好多了,写出来了之后,心情得到了舒展,总好过对周围人说,他们又会觉得我莫名其妙,又会觉得我是神经病,甚至还会把我说的话奔走相告,到最后,我还会在单位落到一个十分难堪的境地。

我只有把我所写的东西写出来,写在简书里,我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得到了舒展,在现实中,我才不会胡言乱语地找人倾诉,才不会那么被动,才不会被人认为傻。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又一直写呀写呀的,然后,现实生活中,我就变得特别平静,特别理智,周围人对我的态度也变了,不能说是尊重,也应该说是不再被周围人小看了。因为以前,我因为总是想得太多,又不去写内心的情感,总是被别人耻笑,甚至我因为内心有蓬勃的情感无处诉说去告诉父母时,连他们也训斥我嘲笑我,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自己写给自己,这样才是最好的。

这个世界上,找到能听听你说话的人,很难很难很难,找个心理医生,无非也是听你倾诉罢了,那么我就自己写自己的,自己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自己去疗愈自己。最大的好处就是省了钱。绝望的是,连有些心理医生他也不能理解你,他在听你倾诉的时候他也会烦躁,当你给他倾诉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种负面的反馈,得到的是你不想看到的,那么,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有时候连心理医生也不能救你。其实救你的,真的就只有写作和阅读,写作让你内心蓬勃的意识和一些胡思乱想得到了释放,文字永远都能听你倾诉,而不会对你指三道四。

阅读时,你也可以窥见别人的心灵,窥见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事实,反过来又促进了你的写作,这个过程真妙。

我说过了,在我临死前要写够一亿字,我感觉以我的性格,以我的生活遭遇,以我这种喜欢胡思乱想的性格,我能够写到一亿字的,就像现在,我给自己每天定的是5000字,但是每一天我都能写到8000字左右。写作真的让我快乐,有时候比运动还能让我得到快乐,因为这是一种灵性的修炼,是一种灵性的释放,当然,如果再加上运动,那就更好了。

有一句话叫做: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大部分的人采用的方法就是旅游和看书。

对于旅游,我倒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孩子太小。我带着他们旅游的时候,光吃喝拉撒睡就已经耗尽了我的心力,我没有心情去看这看那,我并不喜欢旅游。

不是也有一句话叫做“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吗?我在书籍中能阅尽千帆,我在写作中能舒展自己的心灵,这些都是便宜而又作因最大的,我又何必爬山涉水去到一个个别人讨厌的地方呢?因为人们不都是说了旅游就是:自己从讨厌的地方到别人讨厌的地方。难道不是吗?对待旅游,我倒不是特别热心。

对于阅读而言,我倒是也蛮赞成的。但是我没有时间去阅读,或者说很难静下心来去阅读,其实也不是没有时间,其实也不是难以静下心,最主要是我感觉我和达芬奇有一个很相似的特点,那就是容易分心。我在看了十几页书中之后,我的内心就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想法想去写,想去思考,我是无法继续接下来的阅读的。我总是稍微看一点,我就思考很长时间,再稍微看一点,我又思考了很长时间,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或者说自己的大脑的再创造吧。

从一方面来说,这是我的劣势,那就是我容易分心,容易胡思乱想,很难坚持下去一件事情。但从另一方面来想,这也是我的优势,如果说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看十几页就要想很多,那我把我自己所想的写下来,这样每一天不就是能轻松的完成一万字的目标了吗?是的,从这方面一想,这也是一种好处,那就是边看书边写,其实这样一来,比别人那种不容易分心,一下子看完一本书所得到的收获更多不是吗?

归根结底,我们看书最终的考量是要看你得到了什么,而不是看你看了多少书,如果一个人看了万卷书,看得太多,却总是不去写,不去思考,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像我,就和他们不一样了。

为什么年轻时他们都说我见多识广,都说我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当时并没有涉猎太多,只就是把一本《红楼梦》翻来覆去得看罢了,看看想想写写,看看想想写写,再抄抄抄再背背,你说我这样的看书是不是要比别人深的太多了?

《红楼梦》让我得到了太多的感悟,其实,我并没有看太多书,一方面是那个时候真穷,另一方面就是我容易分心的毛病,我总是看看,就想很多,看看,就想很多,以至于四大名著中我只看了《红楼梦》和《西游记》,《西游记》也是捏着鼻子看的,因为电视剧看得太多了,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新鲜感。至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我根本就没有看。

说到这里,又谈到了那些孤独症孩子,都说他们容易分心,都说这是坏的,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想,这也是好事。因为他们容易分心,因为他们不容易在一个点上坚持,他们反而能够得到一些很多很杂的知识,如果你不去干预他,任他的思想进行发散性思维,说不定他也许会发育得更好。

又提到了《达芬奇传》和《梵高传》,我很庆幸自己接连读了这本书,思想比别人又多了一层。 这两个人就是突出的例子。

达芬奇他的父母根本就不去多管他,他反而发育得很好,而梵高他的父母总是去干预他,指导他,你看他最后不是疯掉了吗?说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我婆婆和我老公他们都有点儿这种特质,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别管我”,而且都喜欢一个人呆着。

其实我自己也有点这样,他们都说我怪,我也是那种喜欢别人别管我,喜欢一个人呆着的人,如今我的儿子也是这样。

儿子现在4岁多了,还不怎么会说话。但我看的书越多,思考的越多,我就对他的未来越充满信心,不会说话,说话晚,脑子笨,那又怎么样?他省得误入红尘里,天天因为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去烦恼,不是吗?他不想结婚生子了又怎样?像周润发,梁朝伟,张国荣,多么优秀的人,他们不也是没有后代吗?这个世界上不婚不育的人多着呢,我们只要不用去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去要求他们,其实他们的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最主要就是一点,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而影响生活,我们就每天开开心心地来红尘里走一走,不要每天总是愁眉苦脸的,其实现在慢慢我也想开了。有时我受不了的是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他们总会提到孩子,好像我有一个这种孩子,太快乐就不对似的,好像我就应该忧愁。

他们总是用他们的忧虑来换取我的好感,我当然明白,这里面有一些表演的成分,而非真正的替你忧虑,只是用忧虑来和你亲近,让你对他有好感,另外就是好奇你的生活,加上套你话罢了,这些我都明白,成年人对世界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对此,我也不难受,因为就这方面我经历的太多了,我也不会对他们抱有希望,因为失望的也够多了,再加上我也很忙,也无法顾及他们。

他们想用同理心来换来我的好感,我都明白,我都能一眼看穿,但我懒得去理会。

其实他们大可不必,我已经渐渐走出来了,以后,我要记住,对待陌生人的询问和一些刚认识人的询问时,不要再去柳孩子了,也不要再去聊忧愁了,自己就开开心心地想开吧!

另外,我自己也有点毛病,有时候,面对强大的事业单位和公办体系,我会感到有点无力,我会用孩子的可怜来换取他们的同情,这只是一种潜意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可能这也是一种惯性吧,我总是这样去做事,渐渐得就看不到自己的内心了。

如果我在写作中扪心自问认真地去思考,我会发现我总是用孩子的隐私来换取别人的同情,为什么我总是会提孩子这一点?我感觉我很操蛋,以后我一定要改正,不要把孩子的隐私告诉别人,来博取别人的同情。

是个强者,就应该勇敢,如果说你不是强者,被别人欺负了,也是活该,因为你自己为什么不去坚强呢?记住从今以后别再提孩子的隐私了,你自己一定要去学着坚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