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营?
前几周黄有璨老师在一块听听上做了一次名为《未来商业世界最值钱的一项能力》的直播,对于“运营是什么、和传统运营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界定运营职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这几个问题在三节课的课堂中也一直被反复提及。
由于一个公司业务形态、产品特点、公司所处阶段的差异,导致运营的工作千差万别,即使是同样的“内容运营”,在不同的产品内容生态下,其工作内容也会大相径庭。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管理者、运营从业者的一些疑惑——“运营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去寻找一个合适的运营人?”。
作为一个旁观者(本身没有从事运营工作),我也想来谈一谈我对“运营是什么”的看法。作为一名用户,体验了这么多产品,看到了很多刷屏级、现象级的运营案例,每天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运营手段与使用的互联网产品发生着某些联系。因此,或许我也可以换一个视角,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连接用户和产品的桥梁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用在互联网产品上面恐怕已经不太合适。各种在不同场景下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的产品层出不穷,同类型的产品一抓一大把,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竞争激烈且同质化较为严重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优秀的产品如何精准定位突出重围,考验的就是运营的功力。一个APP被开发出来之后,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能够最快让用户知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向用户传递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更精准地抓住目标用户痛点并在对应场景下满足其相应需求…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运营的“巧手”。
互联网这条“巷子”太深了,而且这巷子里也不乏大量的“好酒”。这时候运营就需要去排除万难,把酒“推出去”,把用户“拉近来”,成为两者中间重要的“牵线人”。
同样地,用户也需要运营去有效地引导。产品那么多,到底选哪个,哪个更适合我、更能满足我的需求…省去用户的选择成本,告诉他们“这个产品是你要的,这个产品能帮助你解决某些问题”,这就是运营需要做的。或许是一条文案,或许是一次促销活动,或许是广告投放、SEO……所有这些都是运营在企图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大声高呼“来我这,我这有好东西”。
一个用绳命在向你安利的小伙伴
黄有璨将运营总结为为“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和资源投入,让一件事得以良性运转”。由于每个公司的业务类型,产品特点和对应场景,针对目标用户人群的不同,其所对应的“一些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和资源投入”就会有所不同。
正是因为如此,运营是一个高度不标准的、有些“杂”的岗位。但即便是工作内容高度不标准,不同的产品其运营策略、手段及方式五花八门,但从结果导向来看,运营的最终目的仍万变不离其宗,即用户获取和用户维系。
为了达到获取和维系用户的目的,公众号、push通知、EDM、短信、各种广告位…运营的小伙伴们在用绳命与用户进行持续高频的联系。他们总是能够精准抓住用户的各种痛点并且精通各种用户心理,或是一条几十字的push,或是一篇洋洋洒洒的软文,总之他们擅长利用一切手段向你“安利”——“没用过吗,快来用吧”、“用了吗,感觉如何”、“别走啊,我们又有新动作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营手段,我们就被牢牢地“黏”在了产品上。
超级“事儿妈”
运营还是一个超级事儿妈。活动、热点一个都不能少,甩段子、讲情怀、博眼球、抓痛点…每个月不搞点事情他们浑身就不舒服。
在一个用户注意力稀缺的大环境下,如何能够获取更多用户的时间博取用户更多的注意力,如何能够与用户建立更深的联系,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些问题都会让这群事儿妈们煞费苦心。
一个梗用过再用就没那么大效果了;一个创意别人做过了你再做就会有跟风的嫌疑;一个热点追的不及时,用户的讨论热潮都过了你才推出来就尴尬了…所以运营的小伙伴们不得不总是保持着120分高涨的热情、极高的敏感度和超强的执行力,时不时搞点事情,做点新闻,去保持用户的活跃度。
所以,在我的理解上,运营可以看成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连接产品与用户的工作。既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围绕其核心价值,去完成产品的一系列目的;也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维护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产品更好地完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