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行为

2019-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珈宁1640

一、上瘾体验背后的六大诱导因素

那么,上瘾的体验一般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呢?有六个因素。

1. 诱人的目标

目标有多诱人,上瘾动力就会有多强大。

2. 积极的反馈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小孩子进电梯喜欢摁按钮,特别皮的小孩还会全摁掉。为什么小孩那么爱摁电梯的按钮呢?因为摁它会亮,这个就是即时的反馈。

对于反馈的追求,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弱点。作者说,点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可卡因。很多人将自己在Facebook或者微信等上面收获的赞当成财富,甚至会为了别人不给自己点赞苦恼。

因为反馈有时的不确定,所以赌博的游戏会控制我们。

3. 毫不费力的进步

就像打游戏充值买装备,只要充值或者买更好的装备,你就能获得继续游玩的时间或者直接闯关成功,这种毫不费力的进步会让很多人沉浸其中,将腰包掏空。

4. 逐渐升级的挑战

5. 未完成的紧张感

提到未完成的紧张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叫作蔡加尼克效应。所谓蔡加尼克效应,是指未完成的体验比已完成的体验更多地占据了我们的脑海。

比如追剧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完整的片段往往会被掐断,后半部分放在下一集播放,心痒难耐的观众就会忍不住一集一集地看下去。

6. 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这满足了基本的人类动机:社会肯定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二、远离行为上瘾的科学方法

1.帮孩子远离行为上瘾的方法

生活中如此多的钩子,如何才能避免上瘾呢?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

(1)自然的交流活动

研究试验表明孩子在提升社交互动质量上面,在自然环境里多跟同伴相处,比用1/3的时间守着发光的屏幕表现得更好。所以,我们要能够通过自然地交流,让孩子回归到现实世界当中来。

(2)跟孩子面对面地沟通

家长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使用微信和孩子沟通,似乎用微信沟通更能减少压力,但是技术会压抑一些原本十分普遍的基本心理活动。最健康的亲子关系是需要家长与孩子互动的。

(3)要限定屏幕使用时间

这里建议三岁以前的孩子都尽量不要接触到屏幕,如果不得不接触屏幕,那还列出了健康屏幕使用时间的三大特点。

第一,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把自己在屏幕世界里看到的东西与自己在现实世界的体验联系起来。

第二,积极参与比被动观看要好。

第三,用在屏幕前的时间应始终关注应用软件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