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写作的动力?20年来我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文|王小妞
喜欢写作的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渴望表达,有文学梦作家梦,喜欢故事。我为什么写作呢?
写作伴随着我的生活有近20年的时间,与以上所说的不同的是,我的写作经历了几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目的性:为了得到认可;想要与人真诚透彻的交流;用写作来索爱;到现在的用书写来看见自己。
1/求认可
在初中的时候,我进的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重点班只在全县招120人,我以第90名考进去的。本想进去之后发愤图强,实则一进去就以垫底的成绩摧毁了所有信心。加上数学、物理、化学,总是不及格,不知怎么的就是学不好,常被老师点名批评。
能够唯一有点存在感的就是语文课了。我其实从小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引导,课外阅读甚少。初一期间同学们在轮番借阅的四大名著我也一本未读。可能跟先天的语感,以及内向型性格有除了说话之外的另一种方式比如文字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渴望,让我的作文和周记常被语文老师看上,在班上作为范文朗读给同学听。
每次周五的语文课成了我一周最期待的时光。在老师手上几本折着角的不同日记本里快速扫描一看,瞄到有我的日记本时,那种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因为老师朗读我的文章,让我在被数理化摧毁殆尽的自信心,以及一直在班上排名垫底的自卑感得到短暂的消失。好像在语文课上,我一下子就从班上一贯的四十几名成了班上的前三,获得了众多羡慕的目光。
这只是短暂的幻觉,但足以促使我要写好文章,来得到更多的认可。来自老师的,来自同学的。这种动力无穷大,帮助我即使面临考试老师并没有布置作文的时候,我也每天笔耕不辍。
不过,显然,为了得到认可的写作,总是有讨好的成分。内容也不尽真实。我的愉快来自外界的反馈,不是来自写作本身带给我的快乐。
什么时候,我尝到了写出心中真实所想所感的那种快乐呢?
还得感谢高中那段早恋。
2/渴望与人交流
我不太愿意跟人亲近,以及真诚的表达自己,这种性格由来已久,即使脱离了初中黑暗的岁月,进入到了高中,一个相对快乐和倍受尊重的环境,也依然无法与同学深交。恰好在这时,我与一位坐过前后桌的初中的男同学开始了每天书信来往的“恋爱关系”。
每天我都能写很多很多的文字,短则一页练习簿的篇幅,长则三四页A4纸。由我的同桌交给那时的“恋人”。
同桌每到上午第二节课课间休息的时候,就攥着我的信,鬼鬼祟祟的上楼,避开耳目,交给信的接收人。到了第二天同样的时间,她依然偷偷摸摸的上楼,去接过他的回信再回到座位上交给我。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相熟的同学之间还以为是他们俩在谈恋爱呢~
每天都写信,读信,回信,那一年多的日子过的是非常开心甚至疗愈的。开心自不必说,虽说连小手都没牵过,但好歹也是第一次恋爱~ 至于疗愈,那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心事,在那期间,都有人在倾听。不仅如此,还被理解,被支持。
与我老是分享爸妈吵架,弟弟脾气不好,心情不好的怨声载道不同,他分享的都是些同学间的趣事,家人之间的趣事,当然也有被父母管束过多的烦恼。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有趣的,轻松的,而不是像我这样总是沉重的、严肃的状态。同时,也让我通过文字,第一次理解了一个与我有同样青春期烦恼的少年。
那一两年的书信,与其说是在谈恋爱,不如说是同样渴望有人来了解自己、期待能与一个人有生命联结的两个少年之间的紧密依靠和惺惺相惜。
只叹息,同在生命成长的两个人,心都脆弱,都没有稳固的能量给到对方。这段关系在后来上大学乃至工作期间,支离破碎。我们总认为回不到高中书信传情时的真挚和纯粹,又都想尽一切办法挽回。只是终究回不去了。
3/为了索爱
在那不久后,我与另一位男同学重逢。他同样有着治愈性的倾听能力。我在任何社交平台写的文章,几乎都有他阅读的痕迹。这种被人关注的感觉会上瘾。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用写作来索爱的虐心之旅。
知道他肯定会看,我的内心于是就有一种任性。不分时间场合的给他写信息,短则五百字,长则两三千字。跟他分享我的困惑,我的烦恼,我的原生家庭。
有时他会简短回复几句,有时因为忙,或者别的原因,比如知道我是在倾诉而不是寻求解决办法的情况,就不回了。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醒悟过来,也是因为苦水都倒干净了吧,我觉得我应该跟他讲点快乐的事情。做社群期间就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慢慢的,我就把这些故事说给他听。
有一阵子,因为忙,没有给他信息。他特地打电话来。而上次我们通电话是在三四年前了。我很诧异,是遇到了什么事了吗?他说,我想听你讲故事。
这句话让我很有存在感。于是,那之后,写的就更勤快了。
邮件里我开始问一些他的事情。大部分时候他是不说的。就算我怎么逼问,他也不说。
两个人的关系陷入了一种畸形的状态。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恋人。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想从对方身上获得一些东西。却是不同的东西。
我以为我很喜欢他,但实际上,也许我更喜欢的是文字被他阅读时的感觉,于是一再用这种方式去索爱——你为什么不说你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再回复我?你不是喜欢听我说故事吗?
我又失去了一个文字的倾听者,生命的联结者。我企图找到其他人来代替,可是好像再也找不到。人们读文章,评论不是点赞就是建议,没有人说——嗯,我了解了,你是这样的你。
为了得到的别人的良好反馈,已经不再是我书写的目的。我已经不是需要用写作来给自己长脸面的初中小女生。可我书写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表达自己吗?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吗?
好像我也走过了那个阶段。青春成长期间的两位男生,都接收到了我这自私又疯狂的表达热情。这种热情,是带有灼伤的,因为我的表达里,一直都是自我为中心。企图占据这种关注,索爱,索取缺少父母陪伴那几年空缺的关注和肯定。
一方面,我通过这种自我为中心的表达,几乎把所有负能量都一倒而空,另一方面,我不想自私下去。我希望我的文字里不只是有我自己,也有别的人,甚至众生。
这就有点矛盾了。既不想为了别人写讨好人的文章,对外界的反馈不抱有太多的得失心,又不想只是写自己,陷入自私和自我的境地,那……还能写什么?
还是写自己。
4/只为看见自己
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只是跟以前写作的时候,想象特定的阅读对象,也是依赖的对象不同,现在的写作,会把自己或者跟自己相似的一类人作为读者。
不再只是写没有觉知的自怨自艾的话,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保持正念的态度(不带评判的对当下的觉察),以勇敢的姿态潜入内心,去探索任何一种情绪,一个习惯,一次事件,从中不断的认识真正的自己。
生物全息论已经指出,一个细胞里可以显示生命的所有信息。佛法说一朵花里就是整个世界。同样,一个真实的人身上,也会显示人类的普遍共性。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别人从我自剖的文字里,说像是看见了她自己吧。
走过了用写作来获得同学的认可,走过了用写作来深入交流获得联结,走过了用写作来索爱和关怀……到头来,我发现别人的认可并不十分重要,而从外人身上企图获得的联结和爱与关怀,也会有失去的一天。
是写作,让我经历那么多,体验那么多,最终又回到自己身上。让我用这样的方式靠近内心真实的自己,看见它,关照它,疗愈它。而这个它,到头来,原来是我们所有人。
(写于2018年初某次火车上)
作者:王小妞(王亦舒)——写作就是我的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