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逻辑:人生的终点怎么度过
人从出生就被判了死刑。
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是,无论我们再怎么说今天的雾霾问题、食品问题,我们的人均寿命都是人类史上最长的时期。
在今天,我们应该重新拿出一个问题来考虑——什么是医学最高的目标?什么是生命的尊严?
信息更迭的速度加快,导致人年纪越大,越与这个时代脱节,越不懂年轻人。
所以发生了一个现象,就是由于三观的对立,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难以避免。
即使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想法可能已经比他三四十岁的父母要先进。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家在他的村落当中是绝对的权威,所有村中的事情都要去找他商量之后才能做决定。
无论是婚丧嫁娶,也无论是大小争端。
他每天都要骑着自己的马在村落中巡视他自己的领地,每个人向他恭敬致礼。
直到他死去,人们都是含着崇拜的目光望着他。
这个现象在今天出现的可能,几乎是微乎及微。
不是因为人们不孝敬了,而是老人拥有知识垄断的绝对权威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这时候我们面临了第一个问题——老人该如何赡养?
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很多人的选择是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赡养。
我们不去谈环境不好的养老院,我们来说那些最好的养老院——养老设施最好、健康保障最好、食品供应最好。
这种养老院在我们看来,应该是老人过的最好的地方。
可一个问题出现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只关心一个事情,老人的健康指标。
诶?这有什么问题呢?难道不应该关注健康指标吗?
第一, 每一间房间其实都是老人的“家”,但是护理人员并没有这个意识,他们丝毫不在乎老人的隐私权,随意闯入。
第二, 因为他们只关心健康指标,而给老人的食物供应并不能让他们满意,仅仅只是健康。
第三, 他们禁止老人乱跑,因为这会增高成本,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所以你看,因为只关注健康问题,所以导致老人获得了生理寿命的延长,也导致老人获得了心理的空虚甚至是抑郁。
这里有一个认知上的问题:延长老年人的寿命,并不等于晚年安康,更不等于生活质量提高。
这个问题我们放在这里,让我们来看医学上的一个想法。
这个想法和养老院非常像,就是尽量的延长病人的寿命。
可是我们想象一下,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各种管道,不能说话,不能动,他这一段延长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还是痛苦的呢?
所以我们大胆的提出一个想法:医学的最高目标,不是延长病人的寿命,而是让他们获得最后的幸福,并且有尊严的死去。
带着这个想法,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
首先,许多的养老院已经变成了全新的模样——也就是每一个来这里的老人都是这里的掌控者,他们拥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利,而护理人员则像是服务人员一般,不再紧盯健康数据,而是给予老人最大的尊重。
其次,很多的老人已经开始选择了一种更有尊严的离开世界的方式,他们在弥留之际去完成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去了最想去的地方。
临死之前,他们和自己的家人一一笑着道别,摸了摸孙儿的头,说了最后的叮嘱,然后笑着离开这个世界。
或许这种做法让他们的寿命缩短了,但是确是快乐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曾经有一次我问一个很潇洒的朋友:“你的葬礼想怎么办?”
她楞了一下,笑着说:“我要把我的老朋友叫过来蹦一次迪。”
或许人生最后一次与这个世界告别,应该是笑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