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28:你向往1500人大公司吗?
今天看到张小龙在微信内部每年一度领导力会议的讲话内容(演讲全文),“领导力会议”是针对微信内部leader以上层级的员工开设的,谈了三方面的内容:一个关于业务本身,是KPI相关,一个关于公司制度流程,是流程相关,一个关于人才,是轮岗相关。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会直接受公司人员规模的影响。规模越大,管理者越难直接约束到每个人,因此只能用KPI去做考核,而往往KPI也会约束创新和灵感,反而滋生出很多套路,让大家为了数据去投机取巧。
记得读研时,管理学教授说管理的本质是规避人性的劣根性,现在理解越来越透彻了,如果每个人都是发动机,用老板的心态和all in的态度来做工作,那么这部分人是不需要管理的。所以说招聘,尤其是公司原始团队的招聘是重中之重了。只是即便人力火眼金睛,这样的员工在公司里的占比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的员工都需要约束和规范。规模越大,只能设置严谨的流程来确保有机运转及规避人性的劣根性。这是现实。
这种现实下,导致员工越多,公司运转越慢,1500人的公司产出远远<10个150人的公司产品。在1500人公司,每天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在走流程和开会,真正做事的时间实在有限。
某著名万人公司最近裁员,据说裁10%,我今天和其中一个被裁的员工聊天,他说他已经半年没事做了,不被裁掉他都不好意思,我惊讶的问为什么这样,他说半年内给负责人提出过四五个案子,都在讨论中不了了之,没有下文了……这就是大型公司的弊端,每做一个决定都需要谨慎,需要验证,只是汇报验证的流程很长,时间很长,每个人针对一个想法的新鲜感是有限的,不会保留一两个月,另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每天都会有新的热点,两个月的时间创业公司都会做出一个全新的app了。所以也许将来,大公司真的会被时代淘汰,因为反应太慢,再者员工很难在大公司里实现价值,获得成就感,也许更多的是无力感。
回头再来看创业公司,真的如张小龙举例的十人内敏捷项目组,每个人都是自己业务的负责人,今天上午有想法,下午想法可能就实施了,第二天就能看到效果,好的话继续,有问题优化,不好的话直接pass,大家每天都会充满干劲和思考,也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团队昨天开会沟通红顶天传媒的企业文化,我告诉大家说以往的营销公司很多和客户负责人之间都是权益绑定,我觉得这个不是我们要遵循的,我们还是要做营销界的一股清流,用专业来服务客户,从客户业务角度出发,帮助客户在营销领域有所建树,实现客户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希望以后树立行业口碑,只要是和红顶天传播合作的,我们就可以向客户保证交易是透明的,所有合作均对事不对人,这是我们的底线和原则性坚持。开完会回家的路上,合伙人发来一个企业logo,并且带有诠释的文案:M 和 V的字母组合 ,=marketing+victory 两边的三角表示群山 上面的三角寓意就是红顶天 ,我们和其他群山不一样,我们要颠覆。这就是创业公司,10个人以内,没有流程限制,每个人都在灵感中和思考中做事,每做一件事都在成长。
合伙人灵感突发五分钟设计公司LOGO也许不远的将来,大公司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司群平台,平台上的公司彼此独立运营,独立管理,自负盈亏,同时公司群之间无边界合作。因为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公司组织高效运转,专注做事和创新,同时还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当然这个平台到底整合哪些公司,如何帮助公司之间合作是个新命题。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