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学习的一万小时定律
一、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定律最早是由人工智能的开拓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和威廉蔡斯在1973年在研究国际象棋大师的成长总结而出的。一个人要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的水平几乎没有不经过10年左右的训练,10年大约是达到专家水平的时间下限。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才持续升温,甚至成了各行业的金玉良言。书中作者提出你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上最棒的,必须练习 10000小时,即从0到1000小时能让你比大多数人好一点,然而在下一个2000到5000小时,你将在同行中成为最棒的,再接下来的5000到10000小时则讲究细节,成为世界最棒。李娜6岁开始练习网球,1999年成为职业选手,29岁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单打冠军,捧起了霍得苏珊朗格杯。费德勒其实3岁就开始打球,当时是往车库的门上、墙上打,他父母也因此经常打他。当然那时费德勒也玩乒乓球、足球等其他的运动,最终选择了网球。费德勒在 2003年温网 中以3-0战胜菲利普西斯捧起了挑战者杯。对网球爱好者来说,获得大满贯就和中六合彩一样,我们只是想打的更好,所以最重要的问题是,除了10000小时的苦练,还有什么重要的吗?
二、网球爱好者需要10000小时吗?
网球爱好者中勤恳练习了10000小时的人大有人在,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大师级水平。如果体育院校的网球专业学生,在大学毕业二三十年后,其专业领域的训练和工作量要数倍于一万小时,他们是卓越的专家吗?显然不是,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中不管他们拥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和花了多少时间,其实并没有特殊优异表现。要想成为网球专家级水平,10000小时练是最低底线,但10000小时练习并不能保证你可以成为网球大师。因此,10000小时的练习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网球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一个“苦”字,悬梁锥刺股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于普通人来说一10000小时大约是完整一生的六十四分之一。如果除去每天8小时睡眠,10000小时就相当于人们能够自控、清醒时间的三十二分之一。如果你想用投入你人生的三十二分之一去打网球的话,恐怕是昂贵的投资啦。成为网球大师必然需要长时间的苦练,每天练三小时,完成10000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三、网球学习的10000小时定律:练习得法
网球训练方法随着时代进步也不断创新,只有掌握了网球科学训练法,“天才”网球明星就可以扎堆出现,例如在2000年左右俄罗斯女子网球成绩出现井喷的现象。有些人信奉10000小时定律,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网球练习时间长短和水平的提高之间存在正比关系,但常常练习时间与水平的提高并不等价。所以我们在长时间刻苦学习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习得法,才能事半功倍。
(一)有效练习:先整体感知后分解细化
有效练习要求:先整体感知网球技术,后进行分解细化练习直至动作自动化,形成肌肉记忆和运动直觉。 整体感知是网球学习者要对练习的网球技术要一个全方面的把握,从技术结构、运动感知、运动原理、学习步骤等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整体感知后就是要分解细节技术进行强化,也就是将一项完整的技术分解为几个部分,逐一放慢练习,而奥秘的核心就是慢慢练习,比如发球可以从抛球、屈膝,转体、引拍、等等细节一个一个的进行攻克。这一有效练习,换句话来说,就是从整到零、再到慢的过程。
(二)不断重复:将简单技术雕琢到极致
在有效练习的基础之上,对细节技术要千锤百炼,不断枯燥、简单的重复。如果我们让莎拉波娃两年不打球,相信她的水平一定会大打折扣,其运动生物原理是人体脑内髓鞘质的分解会使网球技能形成的回路反应速度变慢和精准度变差。我们可以把教练要求的网球技术细节不断的重复,也可以模仿职业球员的网球技术练习,这一过程的关键一定要慢,不要急于求成。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自己网球技能的内部细微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实战运用:在对抗情境中检验和发现问题
接着要把练习的或自学的“成果”在对抗的情境下进行实战运用,这样才能检验所学是否有效果,否则永远是“纸上谈兵”。因为网球技术运用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被凸显其价值,即必须在特定的那个情境借由身体与情境的互动才能被理解。网球技术存在的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局限于抽象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就无法将网球技术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我们在真实的对抗情境中加以运用技术,例如要对来求的线路、落点、速度等要素的判断,以及对手防守、跑位等环境因素的感知与预判,决定回球的线路方向、旋转、深浅、速度等,这样才能检验学习的效果和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