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如何使用高校历史数据4-数据呈现形式

2017-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计桥赵京

前几篇文章中讨论了数据的来源,各种数据的作用和一些注意事项,今天讨论数据的呈现方式.

由于各省市考试院的数据内容,呈现方式不同,因此,家长看见的数据也不相同,各种数据的意义也不一样。这里没有办法就一个省做详细的说明.  这里想指出,没有整理过的数据,容易导致家长使用上的错误.

这里只讨论最常见的平行志愿下高校数据的呈现方式.

1. 原始数据的呈现方式

对于考生家长,最直接的数据,主要是高校录取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  但是不是所有的省市都公布这三个数据.

假设经过你自己的整理,你有了一个学校的部分数据,这个数据比较可能的形式是按照分数. 比如:某高校最低分 2016 540 2015 565 2014 530.

对于家长,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高考分能不能进入这个学校. 由于分数不能直接比较,上面的数据就不能直接参考.

2 经过整理过的数据的呈现方式

由于分数不能比较,因此,你看到的数据需要用排名的方式给出来. 比如用下面的方式

如何使用高校历史数据4-数据呈现形式

从这里你非常方便的看到,如果你的排名在7000名左右,如果不考虑专业的问题,985大学你最可能的选择就是前九所之一.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好的数据呈现方式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家长,用排名的形式总是不直观,能否有一种用分数来呈现的方式.  那么就是等效分. 什么是等效分?简单点,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把往年的分数转换为今年的分数. 具体如何转?家长可以不关心.

把上面的数据变成等效分,就变成了

如何使用高校历史数据4-数据呈现形式

如果你高考分数是640分,哪些学校你可以考虑?是不是就更直接了?

一个好的系统,让用户非常方便的做出判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