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
今天呢 看了两期潜流,一期是介绍日本明治维新,一期则是讲王安石变法。
明治维新为何会成功?先说这几个变法的主导者都是武士阶层,论知识他们可比不上以李鸿章为首的知识分子阶层。而为什么他们主导的变法就成功了呢?宋鸿兵认为首先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是从国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大清的洋务运动搞得有模有样,却一直缺少银行体系,这是失败的根源。对比之下日本的伊藤博文去西方学习首先带回来的就是银行金融体系。技术科技原材料都可以是你们的,但资金一定是我们的。可以说日本是真的学到了这套金融体系精髓。日本和我们中国一样,都是白银远多于黄金,但在伊藤博文的坚持下,为了和西方国家保持一致,所以采取了金本位金融体系?但日本国内的黄金并没有那么多。只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所赔偿的两亿量白银,一半呢,日本还给英国的物资 银行手续费等等,剩下的一半则是一部分买了英国国债,一部分换成黄金带回国内。日本在开放银行体系以后,国外一下有六家银行进到日本市场。但此时日本银行已经牢牢把握住了日本市场,在面对各种需要投资的问题时,国内一致的态度是用自己的钱,外国银行根本没有业务。最后这六家外国银行不是倒闭就是推出日本市场,而最后剩下汇丰银行也是因为他的外汇业务做的比较好,所以才能在日本所生存。
日本金融家的思维还是很成熟的,同样是面对洋买办在生丝茶叶上的压价。当时到了采购生丝茶叶的季节,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外国买办呢,先给你兑票,三个月之后你才能折合成现金。但茶农可不认这个,而商人要想得到现金可以提前打八折把兑票卖给洋买办,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利润。面对这种情况日本采取的策略是,让央行也同样兑换兑票,而只按九折来算,这一下就打击了那些洋买办。总而言之,可以看出日本是先统一经济,再统治了政治,然后利用金融体系保障了工业化的进程,最终一跃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避免了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后果。
王安石的上台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他的办法其实是非常好的,但因为触动了大量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引起了众怒,所以才下台。
北宋初期呢,地多人少,国家为了鼓励开荒,所以就允诺谁开荒谁占有或者使用。但随着时间的退役,这个政策也出现了弊端,一个是因为三冗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现在大量的土地被权贵人士所兼并,而土地税收不赠反降。宋神宗上台时国家财政已入不敷出。不得已,宋神宗选择了王安石。王安石的表达策略很简单,就是要让农民减少土地税务,增加农民的工作热情,进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但王安石并没有做大蛋糕,而之前重新分配。因此很多人对王安石恨得咬牙切齿。第二呢王安石防止土地兼并,公布了青苗法,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大荒之年,农民不用去借那些富贵人家200%甚至300的高利贷,因为根本还不起,而是去借政府的钱,这笔钱呢只要20%的税相对来说低很多。第三呢是田亩均税制,什么意思呢,就是重新定量土地的标准根据土地的不同来进行税收,类似现代的房产税,被针对的人大都是当时的官僚体系,这一下就让更多的人记恨他了,甚至连太皇太后都旁击侧偏的告诉神宗,你身边兄弟多着呢,他们干的未必比你差。迫于压力,神宗只能放弃变法,所以变法随着王安石下台而失败。使后来的兼并更加疯狂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当时金人并不多,但老百姓实在是被压迫的不得了,所以很多人并不支持北宋,梁山好汉背后的故事其实就是北宋过重的赋税。
另外呢,司马光编篡的资治通鉴确实很不错,但对王安石的描述未免会带有个人主见,因为毕竟司马光所代表的阶层就是王安石所侵犯利益阶层。亲不亲看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