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伴,绊
上周末参加了一个小型聚会,很有意思,友人在留园附近买了一处旧民居,近日刚刚修缮一新,邀请一众人周日去烧烤。顺着微信里发来的地址,我们在留园下车后,顺着弄堂走进了老街,抬头一看,这个弄堂的名字很有味道,叫半边街。半边半边,一来说其小,别说汽车,两辆自行车要在其中会车都显拥挤,二来是我自己琢磨,因弄堂紧挨着留园,被一堵高墙隔着,墙的那一头,私家花园,冠云居中,小蓬莱里映着瘦皱漏透,气宇非凡,墙的这一头,市井之地,人间烟火,故而称为半边。
半边街,街半边民居翻新后,土墙灰瓦里,尽显着现代的气息,坐在屋里看看荧幕电影,倒一杯葡萄酒,中午去露台烧烤,抬头望去一片蓝天,周围毫无汽车吵杂,真是个享乐的良所。烧烤至一半,出了突发状况,没了炭火,我自告奋勇出去买炭,将整条半边街走了一遍,从桐泾路横穿到了广济路,体会着老弄堂里的烟火气息。习惯了高楼大厦,见多了尾气吵杂,偶尔来到老弄堂,闲庭信步于石板小道,数数墙壁上的爬山虎的残叶,别有味道。
中国人讲究内敛、低调,在一些园林、地名上可见端倪,比如拙政、引静,而这个半字,不同于满瓶不动半瓶摇,是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是交让未全死梧桐唯半生。另有一个小朋友喜欢喝一个牌子的挂耳咖啡,曰三顿半,怎么就三顿半呢,怎么就半了呢?这样的半,与七八分,又如何取舍呢?值得想想。
半加个人,就成了伴,成了陪伴,成了伙伴。如果加了手,就成了绊,成了牵绊,成了羁绊。原来,满瓶不动,没有空间,半瓶摇,就给了人、给了手,给了其他,有了无限的可能。
半字本身就很对称,加上偏旁就成了另外的意思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于一个半字随想一番,点到为止了。
下面想分享一篇文章,是一直收藏于文件夹里的稻盛和夫。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在圆福寺剃发修行七个月。外人对他的这一行为通常不解,但他自己却认为,这段生涯对他摒弃利己之心,不断磨练和净化心灵至关重要。
稻盛和夫认为:日常劳动就等于修行,认真工作就等于开悟。所谓开悟就是指心性获得提升,磨练心性之最终就是悟的境界。
稻盛和夫回忆他这段独特的经历,曾说:我之所以皈依禅宗,因为禅宗特别重视心性即灵魂磨炼。心灵肮脏的人感觉步履艰难的事情,在心灵纯洁的人那里,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因为心灵纯洁的人,能够保持气定神闲,因而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将KDDI在京瓷之后带入世界500强,因为在创办KDDI之前他连着3个月每天质问自己的动机,直至确信自己没有私心杂念,才看清了被竞争对手的私欲和势利所遮盖的商业真相。
不存私念,才能看清本质同样的情况,在如今马云的身上也有体现。早在2008年,在京都日本京瓷公司总部,马云就拜会了稻盛和夫。马云承认当年和稻盛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把做企业,从当成一种乐趣、到做成事业,再到把它当成做人,这一路上学到了很多。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碰到的所有灾难、快乐都是一种修行。以前最早学习道家哲学,从中明白了领导力,而儒家思想讲究管理,佛家思想讲究做人,三位合在一起,方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马云在很多演讲中提到,儒释道合体,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道家讲究和谐,儒家讲究规矩,佛家讲究包容。在中国做企业,需要好的“中药”。把儒释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好“药”,否则任何一味药可能是都是“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