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记·夏]黄梅
驻足于轩窗前,嫩黄的新叶刚被淘洗过,都被濯的新绿。
如酥的天街小雨落于池上,碎了一池的萍绿。
又是一年的梅子黄时雨。
没有一川烟草。没有满城风絮,有的只是千家雨。
雨点已断断续续下了一周有余,清晨悠悠转醒,照例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拍打着窗棂之声入耳,昏昏醉梦间披衣起身,雨声依旧,似是洗涤尽了近日因考试而起的烦躁。
深深院景榕笑道,“既然我们都没带伞,那不如我们都披着外套冲到教学楼吧。”
我们欣然应允,将外套披于头上,便冲出了寝室楼,我们如同孩子般欢快地踩着水洼,雨坠激漪涟,溅起的水花晕开来,却丝毫不曾沾衣。
丝雨绵绵,雾霭重重。
梅子黄时雨想起前些日子于书上读到的一段,
梅雨,亦称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很多与其相关的谚语。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唐宋以来,更不乏对梅雨的记述,柳宗元曾有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的就是梅子熟了之后,迎来的就是夏至后三时的时雨。
原来梅雨,早在千百年前就有着如此美的名字。
最喜欢莫过于宋人赵师秀的一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几年前偶然读到,便爱不释手,梅雨时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送来阵阵蛙声,一切都仿佛如此般恬然自安。
总觉得梅雨之美,在于这样的时节,梅子与雨相连,梅雨过,萍风起,是道不尽的水墨江南与丹青画意。
……
雨后初霁雨后初霁,落日熔金,走在池畔的石子路上,斑驳的树影摇曳着,于暖黄色的灯光下,洒下阵阵婆娑,小径上的雨水还没散去,于清亮的月光下,似是有着藻荇交错。
耳畔寒蛩不住鸣,偶尔于杂草深处,传来几声蛙鸣。
月影憧憧,灯火几重,古朴的钟声传来从远处,顺着树梢的灯火望去,俨然已是八点了。
回到窗畔,忽得想起前些日子于地理书上学过的梅雨,书上写,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阴雨天气。
这是地理书上的梅子黄时雨。
忽得想起今日的日期,掐指一算,今年竟也是早梅。
池中有藻荇交错,见春枝映水,锦鳞游泳,荡碧水闲悠。观远处雾霭沉沉,渺千里烟波,细雨冥冥,湿空翠人衣。
……
晓风微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窗外依旧是梅雨绵绵,远处青岚如烟于烟雨中氤氲,惟愿岁岁都能听到这曲长鸣的低吟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