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二)
原诗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ca07e0d92bca
一直认为诗歌来自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如果等同于生活那么诗歌是无法拥有超越生活及人类的强大生命力的。
川的诗歌(包括绘画)的想象力一直很让我惊叹。戴望舒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但是真实,也不但是想象。”诗歌是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并在与现实的交融中超越现实。这首诗就制造了这样一种梦境式的变幻流动的场景。或许由于该诗虽然有部分来自现实(它的题目《传说.关于花》,注意,是传说),所以更多的是倚杖作者的想象力而非生活本身写成。由于作者自身的经历,写作欲望及表达能力,让读者感觉阅读时无法透彻了解诗作片断情境的内在密切呼应关系。甚至会有气息到处流窜,让人处处出神的感觉。但她对生与死,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还是值得赞赏的。
至于诗中提及的繁星,繁花,雪,甚至沙子等一连串意象及其轮回。我个人感觉倒是不难理解(何况,星,沙本就一体,无需辨别)因为这些都可以归结人类所共同向往的那种美好,清澈的事物,而骆驼则是诗中唯一把读者拉回现实的代指,是对梦境的一种纠偏。
川的这首诗让我想起了三毛,那个热烈,悲悯,一袭红衣站在撒哈拉沙漠里的三毛,那个最终选择了逃避生活的三毛。诗歌,有时候可以让人沉迷梦幻逃避生活,但更多的则应该是让人拥有后去直面生活。虽然,人总是或多或少对自己的命运偶尔感觉不满。
川的诗歌目前总体来说还是以绮丽的文字和丰沛的想象力胜出,相信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最终其诗作的思想性也会同步上去吧。
补一句,我并不赞同最后用的焉焉二字,无论是音还是义都不赞同。诗的星空注定永远盛放。现实与理想也不见得必然得成为一组悖论。
题外一段:
我曾在浩瀚的丹巴吉林沙漠中独自跋涉过近一天,那是一个有沙,有水,有星星,甚至有花的地方。诗中的元素那里面都有。非常的安静,纯净。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没能住在腹地看一看那里的星空。川或许去看看写起来就能感受更真切。其实,它也值得任何一个向往清澈的人去看看的。
我所骑过并唯一畏惧的动物就是骆驼。它突然直立起身时发出的声音巨大而恐怖,让人眩晕。可是,在沙漠里只有骆驼,才是真正的倚杖。但离开沙漠的骆驼也绝不是真正的骆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