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2019-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悦青KUMA

20190817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作者: 黄启团 页数: 267/389

❣️金句摘录·

1.知识、能力任何时候学都来得及,但一个人的模式一旦形成,他的一生基本就被框定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模式,在这个智能化普及、互联网全覆盖的时代,我们对知识的获取简直再容易不过。知识可以百度,唯有性格不能搜索。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灌输给孩子知识,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他建立健康良好的人格。

人格,或者叫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处事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总称,它是决定一个人做或者不做一件事的关键,是行为的指南针,也是人生的基石。

性格的内核是信念。所谓信念,是一个人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的判断、观点或看法。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学或者不学习某种能力,小至吃什么,大至选择就业方向、婚姻伴侣,甚至生死抉择,都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所以“性格决定命运”之说一点都不为过。

2.无助,无望,无价值是那些一事无成、婚姻失败、家庭破碎的人,通常都有某种性格缺陷从而引发的。

3.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直接影响他的幸福程度。没有好的关系,就很难有好的人生体验。

4.控制一个人就是他反抗你的开始。

5.而敢于示弱,敢于承认自己需要依靠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因为他远离了无助、无望、无价值的病毒性信念。

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7.一切关系的紧张,只因目中无人。所以,缓解紧张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事先对人,一切从人开始,让他在你面前是有价值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当人的价值被看到了,人与人才会产生连接,关系才会变得更亲密。不管是夫妻关系、医患关系、婆媳关系,还是合作伙伴关系、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只要目中有人,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事在人为。

8.会说话的人会说到让人心生欢喜,不会说话的人能说到人心如死灰。这是因为语言能够引发我们神经的某些反应。

9.1.爱心父母:一个人天生对别人具有关爱、支持、肯定的部分;2.批评父母:这个部分会促使我们批评、贬低、禁止、惩罚和控制他人;3.成人:“成人我”的状态比较理性、客观和没有什么情绪,以现实为基础,并以成熟、客观、逻辑及理性思考的态度对待他人;4.顺从儿童:自卑懦弱,容易顺从别人,会显得幼稚,感到柔弱无助,会迎合别人的期待;5.自由儿童:像孩子般天真、活泼、快乐、自在的部分。

10.千万别再把需求当成爱了,就算他能满足你一时,也无法满足你一世。只有当你充满爱时,你才能遇到另一个充满爱的人。好好地爱自己吧,让自己充满爱,才是家庭幸福的起点。

11.人类能够存活到现在,是因为学会了用各种防卫手段来保护自己。只是每个人保护的方式不同,极端的人会把自己变成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从单纯的保卫自己,变成对爱人和亲人也会露出尖锐的刺。这些手段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容易给身边的人带来无心的伤害。

12.当我们明白了“内疚”这种人类情绪的反应原理之后,我们对“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帮助别人反而会遭受攻击和抱怨,正是因为帮助对方时,让对方产生了内疚情绪所引起的。

人生就像天平,一边是他人,一边是自己;一边是给予,一边是接受;一边是付出,一边是得到,只有保持平衡才不至于倾斜。同样的,只有当给予与接受、得到与付出处于平衡状态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良好地保持下去。

希望有幸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当你带着善心去帮助他人时,不要忘记向对方提点要求,就算他现在没有能力去做什么,也要请他答应你,当他在未来变得有能力时,也要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这样,他就能卸掉心中的内疚,没有包袱地接受你的帮助。同时在你的影响下,他也会懂得“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然后去付出、去给予、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向各位善良的人们衷心地说一句:光有善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智慧。

❣️心得感想·

❣️练习·

1.修复关系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把抱怨变成请求。

3.勇敢地敞开自己。

2.有意识地把焦点放在收获上,事情总有它的多面性,即使是一件看起来很糟糕的事情,只要你愿意,总能从中获得某些收获,至少你可以从中学习。学习和成长,就是人生最好的收获。当你能够随时随地看到你的收获,你自然会像孩子般开心。有意识地为自己的生活设计一些庆祝活动,尝试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工作。就像我第一次在中央公园跑步那样,向目标努力奔跑时不忘停下来赏赏花。我们的人生足够长,偶尔停下脚步去欣赏美景,感受喜悦和安宁,并不会影响我们人生目标的达成。

❣️自我灵感创作·

❣️提问·

1.每一段关系都会经历十个阶段,你身处哪个阶段?既然关系对一个人如此重要,那该如何拥有一段美好的关系呢?从婚姻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关系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

两个人从吸引到分开,通常会经历十个阶段。当然,一些自我价值高的人未必会走到最后几个阶段。

1.吸引期:异性间的自然吸引力。

2.欣赏期:荷尔蒙的影响,产生“光环效应”,只看得到对方的好,也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3.习惯期:开始磨合,爱情变成亲情,两个人的好或不好都彼此习惯。

4.期望期:对于无法习惯的部分,希望对方改变,希望对方变得更好。这个阶段的关系还是有希望的。

5.失望期:当期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变成失望。这时,关系从正面、积极开始向负面、消极转变。如果失望加深,关系进入下一个阶段。

6.幻觉期:随着失望的累积,很容易会给对方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然后搜集证据证明你的判断是对的,事实上这种证据是幻觉。

7.临界线:临界线是一个犹疑的阶段,离还是不离,分还是不分,左右摇摆,是不确定的阶段。一旦跨越临界线,就是下一个阶段了。

8.确认期:下定决心离婚或分开的话,就不抱任何幻想了。两个人分别收集证据,来证实当时产生的负面幻觉都是真的。这就是确认期。

9.破裂期:当收集的证据足够到可以确认时,就进入这个阶段。大部分关系到这个阶段就结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比较低的话,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10.憎恨和报复期:“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你让我没好日子过,我也不让你有好日子过”,于是有意无意地去破坏对方当下的生活。

这10个阶段的关系演变也可以从两个人的谈话内容中识别出来。美国家庭治疗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发现,一段关系中,两个人从结合到分开一般会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谈天气

谈事实

谈观点

谈感受

谈观点

谈事实

谈天气

2.

·一个不断要求别人包容的人,他包容吗?

·一个批评别人不礼貌的人,他有礼貌吗?

·一个老抱怨别人控制的人,是不是一种更强的控制?

·不断教育别人不能批评,这本身不也是一种批评?

·执着于不执着不也是执着?

3.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进行自我觉察。

·当你指责伴侣不爱你的时候,你真的爱他吗?

·当你抱怨伴侣不够包容的时候,你做到包容了吗?

·当你攻击伴侣身上的缺点时,这何尝不是一个缺点?

·当你指责伴侣不够肯定你的时候,你有肯定他吗?

·当你抱怨伴侣心胸太窄时,你的心胸又有多宽?

·当你认为伴侣不够温暖时,你自己温暖吗?

4.关系紧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医者仁心,为什么会有患者揍治病救人的医生?为什么我们会看到那么多关系紧张的婆媳、夫妻呢?当我们听到家暴的案例时,我们都会谴责施暴者,难道家暴只是施暴者一方的错?是不是双方都有责任呢?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3

❤感恩宇宙,感恩遇见,感恩有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