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法叶的雪:透过“日本限定品”看清背后的商业奥秘(4)
正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在营销上,充分把握客户心理,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永远是不二法则。
从品牌、定位到差异化,从定价、促销到整合营销,无不都是在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在采取行动。
营销,始终是基于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和迎合,来影响消费者,最终达成产品的销售。
因而,消费者心理是营销战术执行的重要一环,如何利用好潜在客户的消费心理,是进行战术制定的底层策略。
你想要走进消费者的心,首先得懂得消费者的心。
日本商家的“日本商业之光,耀自人性之上”,恰恰是牢牢的抓住了消费者心理,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将其放大,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限定文化”。
哪些消费心理的应用,能将“限定文化”做到了如此地步呢?
1、“凡勃伦效应”。与之相似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在1899年提出的“凡勃伦效应”,表现为当商品的定价越高时,市场需求就愈加旺盛,反映了一种挥霍型消费的心理动机。
2、“错失恐惧症”。随着社交网络的扩张,“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的概念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对某一件人气很高的事情,既不知情也没有参与,由此产生的焦虑感正困扰着不少这个时代的人们。于是一些人选择妥协于“从众心理”,在下一次“限定”到来时,加入到热闹的讨论和剁手中去。
3、“虚荣效用”。美国的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用了“虚荣效用”这一名词来解释这种现象。
虚荣效应具体是指购买商品时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现象。而"限定品"就是迎合了这种购买心理。比如说拥有大部分人都没有的的东西时的满足感,或者越是难买到的东西越是想要买到的拥有欲。
简单的“限定”二字,为什么会让人们如此痴迷呢?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有限的商品数量带来了一种特权和地位的体验,拥有这样的商品能够给予购买者强烈的心理满足感,这背后的“虚荣效应”是“限定贩卖”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4、“从众效应”。与此相对,还有一种经济学中的购买心理叫做“从众效应”。
与“虚弱效应”相反,这种心理具体体现为,大家都有,所以品质值得信赖,那么咱也买来试试好了。
比如日本大街上拉面店外越来越长的队伍,就是人们在从众心理的促使下做出的行为。
在实际的市场战略中,这两种心理常常被结合起来运用。比如在推出常态产品,收获了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的忠诚度后,再推出限量商品这样,就能够同时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和“从众心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