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模仿,不能超越
教育是当今父母的大事,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是每个父母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情况不同,父母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完全相同这个道理又有几个父母能真正懂得呢?
哪里有教育讲座,哪里有尖子生课堂,父母们听到后马上精神百倍、再远也要带上孩子去听课。
父母之所以这么辛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再像自己那么辛苦地工作,甚至于明白自己在工作中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再过这样的生活。
孩子们呢?每一节大讲堂上认真听课的大部分都是父母,他们拿出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老师们讲的道理,而孩子们大部分都在玩着手机,他们的注意力在手机游戏上,对于父母的态度,他们熟视无睹。
真的很心疼如此辛苦的父母们。提醒父母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这么优秀,咱们不要一味去模仿了。因为模仿来的东西,不可能超越原版的。
在消息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那个被父亲逼迫、在雪地裸跑的4岁小男孩,如今有何成就?
你还记得这个新闻吗?那个小男孩叫何宜德,小名多多,鹰爸何烈胜从而走火网络;多多是个早产的孩子,当时被医生判了脑瘫的定义;相对于呵护倍至的父母,鹰爸对他采取的方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让小多多锻炼身体,成为强人。
这个孩子从半岁起,就要面对父亲的各类训练,每天长达8个多小时。跆拳道、街舞、溜冰等强身健体的项目都要学习。
2岁的多多自己爬上了海拔500多米的南京紫金山。3岁的多的时候,父子俩人因为雪地晒娃走红网络。此后有媒体关注着这个孩子的成长: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南京紫金山、3岁雪地里裸跑,4岁参加国际帆船比赛,11岁南京大学毕业、12岁准备同时读硕士和博士。
这是鹰爸,那虎妈呢?
虎妈是美国华裔妇女,育有两个女儿;她的育儿方式和西方的快乐教育背道而驰,她按自己的要求严格教育两个女儿,并把自己的教育方式写成了一本书《虎妈战歌》,她把严格教导孩子称作不给孩子们不努力的选择机会。
当时很多人预言这样的孩子以后的结局是自杀或者离家出走的极端的道路。
在中国的孩子越来越多地被快乐教育包裹的时候,美国的这位虎妈却反其道而行,她规定女儿们必须每天练琴至少三小时,中途不允许小厕所;小女儿作出反抗的时候,他就把小女儿大冬天赶到户外花园,直到女儿愿意练琴。同时,她写道:她会用威胁、贿赂、引诱等多种方式让女儿们按照自己的制定的路线走下去;中国的有很多孩子在快乐教育中,自私、任性、反叛、早恋甚至吸毒、自杀;这些早年西方国家孩子出现的问题,中国的孩子都出现了的时候,虎妈的两个女儿都成为佼佼者。两个女儿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基本都是功能名就的孩子,而且还预言自己将来也会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很多中国的家长们只看到了教育下的孩子的结果,而没有真正理解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想法,就着急去模仿;结局一般都是不能超越,或者连临近的可能都没有,最后大部分是无功而返,却孩子的不成器表示无可奈何,最后就放任自流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品牌打出来的时候,市场肯定是火的,而后开始冒出来很多仿制品。仿制品的生成大多是拨苗助长式,用各种办法催熟成与原版相似的样子,其实,假的就是假的,其品质也不会实现超越。
我是想告诉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因地制宜,根据孩子的特点为进行有效的教育。不必艳羡那些隔壁邻家的孩子,要踏踏实实地面对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果自己是实业家,就按照实业家的要求去培训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哪方面的天赋,就陪着孩子去发展这方面的才能。
无论怎么努力,大部分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就像我们自己也是平心的人一样,所以,调整好心态,可以模拟别人的教育方法,但不能完全复制粘贴。这样的孩子心智比较成熟,家长也比较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