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现在的曾经

农业文明,尊老传统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8人  河鱼鲜

为什么农业文明,形成尊老的文化传统?

用不带任何道德层面的因素,来说一下这个问题。定居耕种是人类迈向社会的重要标志。农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种子的选择、培育,种植的气候、水量、土质的分析,有很多想象不到的细节。就像养一个非常脆弱的孩子一样,稍有差池,就会死亡。这就意味着这一年颗粒无收,也意味着这个家的死亡。

这些种植的技术,来自于传承和积累。传承必然是靠老一辈的人头脑中存着的经历,而且这种经历很有意思,无法精确,需要师傅带徒弟,这样几年、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如果,对厨师稍微了解的人会知道,中国的菜谱往往是这样的,大火、中火、小火,盐少许,酱油一勺,醋半勺等等。这明显是为了防止偷学,但也带来了教育的麻烦。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不是火大了,就是火小了。你家的勺子和别人家的勺子大小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按照同一个菜谱,做出的菜,都不一个味道。这就是为什么,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菜,叫做“妈妈做的菜”,学习不来。

老人掌握着技术,自然而然,掌握着经济和权利。尊老,如果抛出道德的层面,就是在尊重粮食和技术。从这个角度上看,也不能怪大家功利,这个背后的逻辑,没有被大家所共知,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前,都很难扭转。我们看现代社会的家庭权利,是掌握在中年人手中的。老人的经济来源,往往是工作和养老金。而现代的中年人的工作往往更加的出色,钱挣的比老人多。这些工作的经验往往不来自父母,而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学习,自己的努力,不依靠老人的任何经验。甚至人脉都是自己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那么与老人的联系,就仅仅剩下道德层面上了。这时候老人再用传统的一言堂,家长式的方式,命令年轻人,就很难行的通了。因为失去了,隐形的权力依靠。

任何时代交替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矛盾出现。我们知道了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能够给我们一个更多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也不会仅仅用父不慈、子不孝这个层面,来分析这类问题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