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08齐普夫定律/时光加速机/六度分隔/邓巴数字

2024-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弦夜光杯

十行采集:

1.齐普夫定律:一座城市的等级数字与其人口规模成反比。规模最大的城市的规模应该是排名第二位的城市的两倍,以此类推。

与之类似的是帕累托法则,即二八法则。

2.每当一系列的事件或实体被随机分布,变得互不相关、相互独立,便会在数学上形成高斯分布或正态分布。

但是,不同数量级的事件并非是相互孤立的、毫无关联的。所以理解“长尾”分布和小概率事件就非常关键。

3.互联网和网络科学的快速发展使人产生了一个误解,即社会网络似乎不再被重力和物理世界所累。

事实上,我们与城市中的其他人进行互动的数量和频率受限的根本原因在于空间和时间这些物理背景所造成的潜在限制。

4.生活节奏的加速源自城市规模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网络连通性和正反馈的增长,也是社会互动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益处和代价的源头。

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倍增复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时间的压缩。城市就是“时光加速机”。

5.马尔凯蒂定律:城市中,人们每天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为近似一小时恒定值。

6.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隔”理论: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连接数量平均近似于6。

7.心理学家邓巴等人提出,一个普通个体的社会网络可以被解构为离散嵌套集群的层次序列,它们的规模遵循令人惊讶的规律模式。

每一层次的群体规模都会随着其在层级结构中的升级而系统性增长,而处于群体中的人们之间联系的强度则会系统性减弱。

8.邓巴发现,在层级结构的最底层,在任何时刻,与普通个体有着最紧密关系的人只有5个;下一层级大约15人;再下一个层级通常有50人。

9.邓巴数字150代表了一个普通人通常能够成为其社交网络成员的个体的最大数量。因此,这也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体保持凝聚力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近似规模。

10.通过粗粒度的透镜来看,社会网络展示出了近似分形的模式,许多不同的社会组织都呈现这一特点。

11.人类智力的进化主要是为了应对组建大规模、复杂社会群体的挑战,而并非是应对生态挑战的结果。

12.城市事实上是人类大脑结构按比例缩放后的表现,这是一个相当疯狂的猜想,但生动具象化了“城市拥有共性”这一观点。

一行精华:

齐普夫定律:一座城市的等级数字与其人口规模成反比。

城市化的倍增复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时间的压缩。城市就是“时光加速机”。

邓巴数字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体保持凝聚力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近似规模。

触动,反思,改变:

前文主要说的是城市化的好处,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就像生物体受幂次规模法则限制,不可能无限生长,城市的规模扩张也会有负面影响,也会受到限制。

六度分隔理论和邓巴数字(在《引爆点》一书中正巧也提到过,不过那位作者称之为150法则),都表现出了一种发展上限,这应该是人类社会组织网络的一种先天性特征,只能遵从。

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时间的压缩与加速,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按规模法则,创新的速度也必须指数级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