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岛第七关(学习彭老师)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23人  刘猫爱虎

阅读与变现

快速阅读

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的第一个步骤是快速阅读。那什么样的书适合我们用来做成微课呢?——通过使用快速阅读法可以甄别哪些书适合。

在讲快速阅读的时候,我们利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九宫格笔记本。一节30~60分钟的微课要讲3~9个概念,把这些概念讲清楚,就可以形成一节微课了。在做分享的时候,如果要把一些关键性的概念讲解清楚,时长在30分钟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

主题阅读

对一本书进行快速阅读,大概了解了书里有哪些核心概念之后,第二步可以用主题阅读的方式,从书里挑出一些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主题式阅读。

比如《好好学习》这本书讲到了一些思维方面的内容,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如何寻找底层规律……基于这些概念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主题。快速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寻找主题。

目录来自《优秀孩子必备的9种思维10种能力》

第10章 学习能力——财富有价,知识无价/116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116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118

自觉、自主地学习/120

提高记忆的能力/122

把学习运用到实践中/124

发挥想象的空间/126

注意力训练方法:舒尔特方格法/127

这本书看上去好像是给小朋友看的,但实际这10种学习能力对成年人也非常重要。如果读者是已经有了孩子的人,可以尝试去拆解这本书,把这本书变成一节课,也可以针对其中的内容挑一部分,比如每种能力的分析都可以单独变成一节课、变成单独一个主题去研究,这样一来就有很多节课可以和孩子分享了。

深度阅读

当完成一个话题的主题阅读之后,可以继续针对该主题里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度阅读,也就是像冰山一样,除了给别人展现表面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分析深层次的内容,这就需要深度阅读去挖掘背后的理论框架,生活中有哪些案例,可以通过案例让大家现场进行练习。

这个时候就要去挖掘——如何行动与应用,要把深度阅读的方法用起来,把一个概念和生活应用尽可能连接,这样才能把一个概念讲得透彻。

《包包流浪记》的作者火星爷爷有一招儿特别厉害,他每节课只讲3个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他会用10~15个案例来分析,然后让学员反复地练习和操作。即使学员学到的干货内容不多,但是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非常熟练。

我希望读者在看了《洋葱阅读法》之后,就可以少听“是什么”和“如何做”的微课了,除非是那些顶级大神讲授的课程。其他课程参考一下即可,或者学习一下讲课人的讲授方式就可以了,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从头听到尾。因为如果你知道了他要讲什么概念,你可以通过洋葱阅读的方法快速地理解这些概念,可能只需要花你一两个小时,但绝对比你听一个系列课程要快,效果也要好很多。

这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如果遇到一个我感兴趣的课程,我会去看一下课程的大纲,浏览后思考一下我能不能讲出来,如果我都能讲,那么基本上就不会再去看了。但如果发现大纲里面有一些概念我不太会讲,我还是会去听一下讲课人是如何进行解释的。

我们也可以反复地应用大量的案例告诉读者,了解了讲课人的操作方式之后,要活学活用,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例去理解和解释其中所讲述的核心概念,这些都是在讲解深度阅读的时候特别强调的内容。

还记得我们记忆的基本原理吗?要想让一件事情记忆深刻,在大脑中反复调取就是很好的方式。

用户思维:用户的痛苦和你的价值

最后,不要只是以书本为中心,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了解用户的痛苦,以及我们的分享和课程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这个是“一本书变成一堂课”最重要的部分,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

最后一步,我想回答一个问题:我们要给别人分享的内容是我们喜欢的,还是读者喜欢的?

我的观点是不要只是以书本为中心,而是以用户为中心。你要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了解用户的痛苦,以及我们的分享和课程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

《用户思维+》这本书说,用户不关心你的内容,他们关心的是你的分享会不会让他变得更好。

“一本书变成一堂课”最重要的部分,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那我们怎么保证自己分享的内容一定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呢?

在商业领域有一个价值主张的概念,它包含了3个S:

第一个S是Jobs,指的是用户平常做的工作、日常活动有哪些;

第二个S是Pains,指的是用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到有哪些阻碍;

第三个S是Gains,就是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在学习了《洋葱阅读法》之后,如果你想开一个读书会,想做一次阅读的分享,就要问自己:

Jobs:听众平时什么时候会想读书;

Pains:在他们读书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痛苦和困难;

Gains: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想得到什么,是想读得快一点还是多一点,抑或记得多一点,还是单纯地为了想通过考试?

把握住了用户的“3S”,再去制订产品和服务就很容易了。如果某本书里没有解决方案,就要通过快速阅读、主题阅读的方法从其他书中把答案找出来;要把方法、表格和工具作为产品在课程里呈现出来;最后要告诉用户,上完这节课会得到什么样的收益,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有内容清晰明了,用户才能一下就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准备做一节微课的时候,也可以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用户的“3S”是什么,针对这个特定的3S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后,写一篇简单的文案或者一个招募帖,告诉用户这堂课的内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内容清晰明了,别人看你分享的招募帖时,才能一下就明白这节课的内容,主讲人了解痛苦,也能解决痛苦,这堂课才有价值。

数据来源:亚马逊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用户。只要输入用户画像、用户数据、用户调查之类的关键词,就能找到大量相关信息。比如,00后关心什么?90后关心什么?80后关心什么……在网上有大量经过调查问卷产生的数据报告,这些数据都是免费放在网上,可以很轻易地获取到。一旦确定了用户,就要为用户制订合理的内容。我身边的朋友都是90后,那这时做的分享的内容就要尽量以90后喜欢的或者关注的为主。

通过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我们可以把一本书完美地变成一堂课。

阅读高手的进阶之路

把一本书变成一节微课的步骤比较简单明确,就是把所有的阅读方法串联起来。但是串联这个工作还是需要有很强的功力。如果想要成为阅读高手,需要做什么练习呢?

养成阅读习惯

成为阅读高手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如前文所述,要把一本书放到包里,每天阅读一点点,让自己慢慢对阅读这件事情不再抗拒,从这个微习惯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用Excel做的一张表格,左侧是书名,表头是日期,如果哪天读了半个小时,就在格子里涂上颜色。这张图是我之前的一个学员在10月、11月、12月三个月的阅读状态。如图所示,习惯每天阅读之后,阅读速度就会越来越规律,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阅读状态。读书慢的原因是进入状态慢,要费很大工夫才能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的状态。但是如果每天都做同样的事,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专注,也越来越容易接受阅读这件事。例如当我练习主题阅读的时候,我几乎把当时工作和生活中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都做了主题阅读的练习。

我第一次做主题阅读的时候,是对“阅读”这个话题进行主题阅读。我罗列了阅读有哪些方法、为什么记录这些内容……当我把一张纸贴在自己的书桌前的时候,每天读完一本书,或者读了半个小时就记一个小格子,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刺激或者奖励,有助于我们形成习惯回路。坚持一个月以后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而且每天读完半小时立马涂一个小格子。

在学会所有的阅读方法之后,接下来的时间就需要去做大量的练习了。作业只是在听完课之后进行一次练习,很多时候要自己驱动自己去学习,很多时候没有人点评也得不到反馈,但是依然要去坚持。

我们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做刻意练习。假如已经习惯了快速阅读,这时要挑战一些稍难的书,挑战一些比较生涩的书。要学会分配固定的时间在阅读上,每天早中晚要挑一个固定的时间阅读。

睡完午觉起来之后的一个小时是我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我现在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早读会,我每天都把阅读的内容分享给朋友们,同时跟大家进行探讨,还会做总结,这样就相当于把一本书一节课变成了每天都做的一件事情。

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我用的是“拆书帮”的方法。上图是2015年我把一本书拆成一节微课的记录。拆书帮的方法很好,可以把一本书拆成一节微课甚至几节微课。在过程中,要去拆解一个片段,要去讲述一些可行的概念,需要准备很多资料,它就像一次完整的培训一样。

做一次分享或者是做一节课,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去讲,而是要提前做很多准备。比如,讲的内容流程和时长、需要发哪些材料、如何记录……只有准备好这些内容,分享的时候才不至于慌乱。

我现在特别支持大家做线下读书会,读书会不一定要赚钱。一个大家一起读书的活动,每个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内容,像小讲师一样为大家讲解15分钟或者30分钟,搞懂书上的几个概念,带大家一同练习应用。

如果有的读者朋友所在的城市不方便去参加这种活动,也可以尝试着去做另外一种形式的拆书。

利用我们的九宫格笔记可以把某本书拆成9个格子,也就是说至少要拆出9个概念,从中挑选3~5个去跟别人讲解和分享。

如前文讲的内容,这样的拆解之后你还可以写成文章分享到网上,这就是一篇很有结构性,对别人也很有用的文章。

有的读者不知道该拆解什么书。

举个例子,相信很多职场人士都想知道在职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每个技能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书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阅读的书单。我当时就是把书单里所有能找到的书籍全部找来,挨个儿进行主题阅读。

列出自己的能力清单和经验清单

不知道要读什么书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给自己列清单。把你现在具备的能力列下来,把之前做过的分享、拥有的经验也列出来,然后问自己这些能力中哪些需要进步,经验中有哪些没有形成体系。例如我当时做程序员,同时也做了很多项目管理工作,但是让我去讲一个项目管理的课我讲不出来,这时我可以去列一个跟项目管理相关的书单。

在做读书会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反馈。每次分享之后,都要去收集反馈。不要冷冰冰地去询问大家有什么意见,这个时候大家一般都不会提,你可以试着让大家写苹果和洋葱,洋葱阅读也就是这个时候确定了名称。苹果和洋葱指的是让参与读书会的朋友们写两张便条,一张苹果,一张洋葱,苹果代表甜,也就是那些大家觉得我们表现好的地方;如果觉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洋葱便条上。在结束之后收集反馈,持续改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切记切记。

我的阅读进化

经过前面的学习和积累,我最后分享一下我自己如何把阅读用到工作中,如何通过阅读实现变现——赚钱。很多读者所在的公司每年都会安排不同内容的培训,这些培训都是常规式的。除这些培训之外,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培训的过程,你当前从事的岗位需要哪些技能就去学习。

很久之前我觉得项目管理是我的弱项,但是公司没有组织项目管理PMP的培训,于是我开始自学,之后再教给团队,边学边教,还做PPT给团队成员讲解。

后来做了部门主管,发现做绩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何让大家很开心地把绩效完成,我头都快要炸了。

于是我看了很多书,学习关于绩效考核的知识:做绩效的目的,为什么现在的绩效考核都变成了走形式,如何把绩效考核做好,如何让大家很开心地能完成绩效。

比如读完《看板》,我在自己部门也立了一张大的白板,用来呈现团队的项目进度和任务分配,团队每个人现在在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进度如何一目了然。

比如,我们在读完《重新定义团队》《重新定义公司》《重新定义管理》那个系列的书之后,我才知道作为团队领导者要关注的是团队成员的成长,而不是只给他们打分和奖励。

有了工作中的自我培训经历之后,接下来可以尝试着去培训别人了。通过阅读使我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我就想既然能培训自己、能培训同事,是不是也能培训其他人?这个时候就从原来的读书会,变成了一个培训的过程。

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培训活动的时候,读了一本书叫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了这种企业培训的经验后,慢慢地又接了一些其他的活儿。

阅读进化之路

读者如果自己做读书会可以使用上图,这种陪伴式的阅读效果非常好,适合人数不是很多如五十个人以内的小群,用一百天陪伴的方式,跟大家一起打卡阅读。

当时我们规定,蛮荒时代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阶段;农业时代是分析阅读,让参与者能够保持一周至少读完一本书;工业时代是教给参与者快速阅读的方法,能够达到一天读一本书的速度;信息时代是学习主题阅读,学会集中解决问题。这些事情都是在下班之后完成的。

有了前面的这些积累之后,我在2017年年初成立了“梦想早读会”,早读会的内容是把一本书拆成五节课,每节课半个小时,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阅读。之所以选择早晨这个时间,是因为晚上的读书类节目太多了,跟我一样早起的比较少,反正我早上也要读书,所以就成立了梦想早读会。

讲课要通过服务来赚钱,而不是说开个训练营就能赚到钱。梦想早读会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的时间,每天早上六点半直播坚持了365天,已经拆解了大约40本书,介绍了将近50本书,打卡100本书的小目标也已经实现。

既然学会了洋葱阅读,如果觉得自己读的书足够多,大家也可以尝试着把这些内容分享给别人,读书给别人听,做别人的小书童。

我强烈建议你收费。因为你在付出你的时间和精力,你要让市场来检验你的劳动成果。

读完一本书可以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可以像我一样拆成领读,也可以像拆书帮一样拆成一个个的片段去读,可以写导读、书评,甚至做一期音频节目……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去做,只是有的方式没有金钱收益,但是可以带来流量,有的可以有直接的金钱收益,这些完全看自己的选择。

在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好自己的图书馆,尽可能多收集上图这样的卡片,收集的越多理解的就越多,意味着今后能够快速调取的卡片也就越多。

阅读之后的个人品牌战略

通过阅读,可以帮助你在某一个知识领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你可以帮助更多人,进而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时间管理,阅读,写作,手绘,美食,健身,热情导师,心理咨询,职业顾问……

做这些阅读之后的延伸活动时,需要考虑如下战略:

·稻草战略

·冠军战略

·抽签盒战略

稻草战略

先讲一个用别针换别墅一年居住权的故事:一个男孩用一个别针换了一枚纽扣,用纽扣又换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又换了别的东西……一样一样不停地换下去,最后换到了一幢别墅一年的居住权。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阅读能做什么,觉得自己当前的能力还不够。但是故事里的小男孩用别针都可以换来别墅的居住权,我们没有别针,总有一根救命稻草吧?好比当下只有一点时间,也可以拿来换别的东西。

很多读者朋友说赚钱很难,其实是你的思维限制了你,你觉得难,是因为你在行动之前的想象打垮了你。靠阅读赚钱听上去很遥远,那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先不要考虑赚钱,先可以通过利用自己的一点点优势去帮助别人,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去换取我们想要的东西,这样总可以吧?

不要等到自己非常厉害了再开始行动,而是要马上就开始去做,有多大力气就做多少事。假如现在没有能力做一场微课,可以先把自己阅读的内容发到微博、朋友圈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2014年的时候,我在微博上每天发自己的读书笔记,慢慢地就有人发现了我的内容,慢慢地依靠每天发的读书感想、思维导图、知识卡片积累了众多的读者。

像莱特兄弟造飞机一样,他们不是一下子就发明了飞机,而是从一个大风筝开始,先让风筝能飞起来,慢慢改进,最后造成飞机。在做读书会、做自己的读书的延伸产品、做个人品牌时也是如此。

不管多大的目标,只要你试着去拆解,都会变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小目标。

所以重要的是分析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环节、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准备,对一个任务进行细致的拆分,然后我们会发现就算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也有实现的可能。

接下来就可以慢慢地去做“一级代理商”。我们现在读到的很多微信公众号文章或者书,都是二手甚至三手的内容,其中很多内容来自专业书,然后加上了作者自己的解释。但是这些解释并不权威,如果你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专业程度上就超过了大部分的竞争者。

所以要不断地往上游走,找到源头,成为源头的代理商。

只有站在知识的源头,分享给别人的东西才是最新的。大家都学会了快速阅读、主题阅读等,大家的阅读量会在短时间里快速地提升,这样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你分享给别人的知识可能早就被分享过了,这个时候你讲的东西越靠近源头就越能吸引人,也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一旦你掌握的信息多于别人,就意味着别人愿意为我们的知识埋单。

冠军战略

大家做的同样都是读书会,为什么受众会选择我们?比如“何帆读书会”“十点读书会”“剽悍一只猫免费的剽悍晨读”都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者,如何在这么多的读书会中脱颖而出?

如果与大多数人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只有成为冠军才能找到自己的通路,而且要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冠军。“悠贝亲子图书馆”是国内只针对“宝妈”这类人群的读书会,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人的大脑中,可能记不住排名第二第三的,但是第一是谁一定记得住,所以越能够清晰地告诉别人“我是某个领域的第一”越容易被人记住。

抽签盒战略

抽签盒战略也是尝试战略。很多读者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有什么天赋,这时就要多尝试,要多读一些杂书或者是之前不可能接触的书。

最近我的编辑朋友给我寄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小顾聊绘画》。“顾爷”出了《小顾聊绘画》《小顾聊神话》等,在这些书出现之前,大家都觉得艺术很难,顾爷把它变得简单化,大大提升了艺术的普及程度。

稻草战略是以小搏大,一点一点去换;冠军战略是尽可能在一个细分领域突围成为第一人;抽签盒战略是不要怕失败,多做尝试,找寻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自己的天赋所在。

2015年11月1日那天,我拆了一本叫作《游戏化思维》的书,拆完之后我很感慨,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去玩儿。所以现在在做洋葱阅读的时候,就是一个游戏化的设计,两年前的故事,如今变成了现实。

很多时候,读一些书当时会觉得没有用,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觉得喜欢、觉得好奇就可以了,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的价值。

应用

有了这三个战略,最后要做的就是去模仿——应用,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的。有一本书叫《模仿的技术》,讲的是关于模仿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模仿的方式,除了我们可以看到的比如说产品、服务,还有背后的策划、运营、团队等。

还有一本书叫作《打造用户最喜欢的产品》,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产品的思维,这些对于学习过洋葱阅读法的读者来说都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阅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初的目的可能只是搞清楚一个概念,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本书来对待。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可以把一本书变得非常有意思,可以把一本书用在很多地方,创造更多的价值。结合自己的经历,一本书可以帮助很多人。

最后回到关于阅读的目的是赚钱、是帮助别人,还是实现自我价值这个问题。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

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三位泥瓦匠,三位泥瓦匠都在忙着建一座教堂。

记者问第一个泥瓦匠在做什么,第一个泥瓦匠说:“你没看到我在忙着吗,没空搭理你。”

记者问第二个泥瓦匠,第二个泥瓦匠说:“我们在建一座教堂,这座教堂很大,大概有几层高,有很大面积,但我现在很忙先不聊了。”

记者问第三个泥瓦匠,第三个泥瓦匠说:“我们在建上帝的屋子。当这座教堂建成之后,我会带着我的儿子来,可以很自豪地跟他说,看!这是你老爸建造的。”

在生活当中你是哪种人?

是为了生计奔波,只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

还是把它当作工作?

还是把它当作光荣和梦想?

做洋葱阅读的时候,有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这个世界曾经帮助过我的,我将同样帮助这个世界。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都没有错,但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问问自己,这个选择是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

找到初心,非常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