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为什么能入选最新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
骆宾王是唐初四杰之一。他流传下来的咏物诗非常传神生动,最著名的就是《咏蝉》和《咏鹅》了。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骆宾王的《咏鹅》。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自小早慧,这首《咏鹅》使他七岁时的作品,堪称神童之作。
骆宾王是唐朝婺州义乌人,也就是今天浙江义乌人。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义乌北城城郊的一个小村。这个小村子有一方池塘,叫骆家塘。池塘里面一年四季清水盈盈,水上鹅群映柳,十分秀丽。骆宾王七岁那年,有一日骆家来了几位客人,早闻骆宾王神童之名,想见证见证他的聪明才智,就带他到那池塘边逗他玩。客人指着池塘里一群鹅,叫骆宾王作一首诗。因为这是村子里司空见惯的家禽,小神童不假思索的就吟出了这首精彩的五言绝句。
这首诗仅仅用了18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儿童眼中的白鹅形象。诗人通过鹅的叫声,洁白的羽毛,弯曲的脖颈和红色的脚掌的细腻摹写,表达出了对鹅这种家禽的深深喜爱。并且此诗给世人传达出鹅身上那种纯洁可爱,一鸣惊人的品性。
诗的第一句有两种理解方式。第一种是在描摹大白鹅的鸣叫声,利用三个叠字,气势不凡,先声夺人。未觉水上白鹅,而已经先闻其清脆的声音像水波一般向四周荡开,三声入耳,警人逆声察看。第二种是指人,特别是喜爱大白鹅这种家禽的小朋友看见它们时,远远的给大人指向它们,并且惊喜地说着“鹅,鹅,鹅”这三字。因为儿童的世界里,是有很多事物等待他们认知的,所以他们的眼睛和内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你比如说这几年网络上流传的几位能作诗的神童,其中有一位叫姜二嫚的小朋友写作品《灯》:
灯把黑夜
烫出了一个洞
这位小诗人同样用富于想象的诗歌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了对灯这种照明工具的神奇感觉。
接下来《咏鹅》的第二句经常第一句的鸣叫声,写大白鹅鸣叫时的姿态,“曲项向天歌”。歌在这里做动词讲,就是唱歌。唱歌就唱歌呗,还向天大唱,浑如今天舞台上的一些明星,闭着眼睛对着麦克风脸朝天忘情地大唱。大白鹅弯着脖子头向上昂起,朝天鸣叫。这一个形象又好比是古代那些特立独行的高洁的士人,侠客,傲世行吟。这也同时成为后来骆宾王长大以后的孤高形象,你比如说诗人在《于易水送人一绝》里写道: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又比如说是人在《咏蝉》里面的结句写道: 无人信高洁,为谁表余心?
这些都可以从《咏鹅》这首小诗里找到一些象征人物高洁品格的蛛丝马迹。
第三句“白毛浮绿水”,青白相衬,清雅可人,饶有新意。这两种色调一般都可以用来代表某一事物和的人物的纯洁品性。试想小诗人为什么不写其它颜色的鹅呢?比如说黑鹅、灰鹅、花鹅等等,因为儿童天性纯真,白色是比较入目的。同时这一句用一个“浮”字,简单地就写出了白鹅如小船一样的身体的轻盈。同时这一句作为五言绝句的转折之处,引出了诗的尾句,并与尾句成为一联对句。
为什么鹅能浮在水面上呢?尾句作答: 红掌拨清波。因为鹅的两只脚掌在像小船浆一样在身子下面的水里面来回拨动,造成水势上下循环流动,从而托起它们的身体。这个尾句突出出来的色彩形象具有逼真的效果。红与清又互相映衬,既显得白鹅可爱十足,又让人感到新颖可亲。
儿童的世界是最纯净的世界,他没有被世俗的眼光所感染,那就是所谓的童真吧。所以这首诗入选了最新的小学课本,最适宜作为儿童学习诗歌的启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