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低品质勤奋,但不能懒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竹果的成长
秘密花园

作为一个资深话痨,每日千字文都没能坚持下来,实在是太懒了。

之前为什么断了?好像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写作技能没有增加,越来越向流水账靠近,即便是抒发一些情感或感悟,很快又会被自己否定,素材话题越来越少,越来越没得写了,然后就彻底不写了。

我现在认为,宁可写出来的东西不好,那也好过彻底不写。垃圾也是有分类的,有好有坏,有低等有高等,有些要毁灭有些却还可以回收利用,但是不写就等于空白,等于没发生,等于没有做过没有想过。

能促进思考、激发想象的事情就要多做,被动输入做过就忘的事情要少做。同样是兴趣爱好,我就希望自己多做一些像画画、瑜伽、冥想、学英语、游泳、看书、玩乐器、写作等事情,少做些看电视剧、看电影、看综艺节目、看娱乐八卦、淘宝购物等事情。不求做到专家,但求均衡,全面发展。

不出色,但用心,且快乐

突然这么说,自己都惊讶了。以往被各种大号洗脑,价值观倾向于10000小时刻意练习成为专家,如今我想把这10000小时平均分给我众多的爱好,乐在参与,不求结果。世界那么大,好玩的事情那么多,人生这么短,把10000小时都放在一件事上,机会成本太高,岂不辜负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人选择纵向发展,而我更喜欢横向丰富的人生体验。我也很清楚,如此一来,我在哪一行都成为不了专家,但我乐在其中,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让我快乐呀。大概我努力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专家吧。

这些想法是一个很大的观念和态度上的改变。高考前的观念是只要学好要考的几门课,大学毕业前的观念是只要找到好工作。如今工作一年多了,工作是自己选择的,自然会努力做到最好,但我不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一件事上。我还是会欣赏尊敬那些花二三十年钻研一门业务的人,但我决定放纵自己分散精力,追求多样的乐趣。我把这观念的转变看成是我内心的一种成长,我再也不会因为把盛有所有鸡蛋的篮子打翻了而绝望生气,我会看到在另一个篮子里我的鸡蛋孵出了可爱的小鸡。即使周期长些,收益少些,即便没有收益也没关系,因为我乐在其中,时刻都能看到希望。

突然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北京人有30套房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收租,一天收一户,然后把当天的租金花完。比较高效的做法是一天收完所有的租金,可他偏偏分成30天,就是不想让自己闲下来。如果他一天收完,剩下的29天怎么过呢?有的人会说,做什么都行啊。但事实是这个人有了收不完的租金后,什么也不想干,如果不出去收租,他就会待在家里,长期这样就会变成一个废人。为了避免这样,他妈妈才会这样安排他出去收租。这故事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但多少有点道理,我要是在上海有30套房子,没准我也不会出去工作,不找点事情做,没准人真的就会废掉,不仅仅有害身体健康,精神世界也会变得不丰富。

所以啊,宁可为了勤奋而勤奋,宁可不追求什么结果,宁可不出色平庸,也要拒绝懒惰,拒绝空白,拒绝等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