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与其他三个节日不同的是,清明节不仅是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已经记不清是先知道这句诗,还是先知道清明节的了。库尔勒雨水少,即便清明时节也很少下雨。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古人是借用“雨纷纷”的景象来烘托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乌鲁木齐气候比起库尔勒要温润很多。但在我的印象中,清明期间艳阳天、雨水天和阴天的比例大约是均等的。
直到去年,我和牛先生商量休几天假,清明节带着飞飞到内地去转转,才明白古人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是充满智慧的。
我们最初的打算是去桂林。可是别说桂林了,整个广西地区整个假期都是雨水。其他地区也好不到哪里去。
四川成都雨水。
云贵地区雨水。
苏杭雨水。
湖北武汉雨水。
……
除了西北地区,我和牛先生几乎把全国旅游城市的天气情况都查遍了,最后决定去三亚。天气预报显示三亚基本是大晴天,只有假期最后两天是阴雨天。我们把休假调整了一下,基本可以在全国假期来临之际返程。这样,三亚的阴雨天不影响我们的行程。
在三亚的旅程非常顺利,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我们三个刚脱掉羽绒服不久的新疆人在三亚好好地晒了晒太阳,几乎把整个身体里冬天的阴冷从里到外晒了个透。
离开三亚那天正好是清明节。早晨起来就发现天气不像刚来的那几天了。太阳懒洋洋的躲在乌青色的云层后面,时不时地露出头懒懒地望你一眼,就又赶紧缩回云层里去了,像是生病的孩子有气无力的。我们刚坐上去机场的出租车,小雨就有一阵儿无一阵儿的落下了。
这时,不得不佩服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对于遣词用句的考究。只有真正经历过一次清明时节的春雨,才能明白只有清明时节的雨是纷纷落下的。它不似夏天的瓢泼大雨和秋天的绵绵细雨,倒像是被风吹着落下的。让人不免想到了花瓣被风吹着从高处纷纷落下的情景。这种悲戚又美好的观感,用在清明节真正是再合适不过了。
既然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其他三大节日一样,有精神信仰也有节俗礼仪。
清明节又叫祭祖节,是中国人用来祭祀祖先的节日。中国人是最讲究慎终追远的。在清明节扫墓祭奠是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由于父母是来新疆的第一代,而我们是第二代。所以在我的童年里扫墓的环节是没有的,取而代之的是烧纸钱和摆香炉。
每年清明节,母亲会提前准备好黄纸和香。母亲说,黄纸最好买九道,即便不是九道也一定要是奇数的。黄纸买回来以后,母亲带着我用一张100元崭新的钞票在每一道黄纸的第一张上细细地粘过一遍,仿佛这样就把100元的钞票印在了黄纸上。
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父亲带着我们一家四口找一个离家最近的十字路口,先用一个小木棍在地上划两个圈,再把随身带的一瓶新酒打开撒在圈上。据父亲说,这样子捎给先祖的纸钱他们就能收到了。幼时的我一直觉得这两个圈就像是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邮箱,被酒撒过以后就算是封了口,别人没办法取走了。
两个圈里的纸钱和香分别是烧给父亲和母亲两边先祖的。在两个圈外,母亲会把另外准备的几道黄纸烧掉。她说这是给落了单的孤魂野鬼的。有了这些纸钱,他们也能好好过个节日,就不会半路劫持我们“邮寄”给先祖的纸钱了。
在烧纸钱的时候,父母一般会在嘴里嘟哝着,说些祈求祖宗保佑全家健康平安,祝福我和哥哥学习上进之类的话。
结婚以后,每逢清明节前后,婆婆会准备好黄纸和香。牛先生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在夜间烧纸钱。祭祀程序跟我小时候经历过的几乎一模一样。虽然现在的纸钱花样繁多,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带着牛飞飞一起,把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像模像样的按着印在纸钱上。然后,告诉他买纸钱最好买九道,即便不是九道最好也是奇数的。我想慎终追远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传承吧。
跟屈原之于端午节一样,清明节渊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晋公子重耳流亡期间饥寒交迫,为了给重耳充腹,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做成肉汤给重耳喝下。重耳做了晋文公后,重赏了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的人,便同母亲躲进绵山隐居。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想请介子推下山。然而在诺大的绵山找寻两个人绝非易事。于是,有人献计“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却因此跟母亲一起烧死在一棵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介子推忌日定为寒食节。这一天,全国要禁火冷食。至今,在内地一些省市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在介子推逝世后的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最后依坐的柳树死而复活,便赐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晋文公还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群臣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也纷纷效仿在清明时节插柳戴柳。于是形成传统流传至今。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时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踏青。与内地其他城市不同,此时乌鲁木齐春色尚浅,与其说是踏青不如说是寻春。
到清明节前后,朋友间相互询问什么地方花开了,已经开了的花在清明假期是否会败落的问题开始多了起来。乌鲁木齐人就在这样的打探和询问中,找寻春天的气息。一旦听说了哪里已经春光乍现、鲜花盛开了,少不了拖家带口开着车一往无前的追寻过去。有时候,拖家带口到了预想的地方却不见一丝春色,或者与想像中的春色相距甚远。那时那种怅惘失落呀,于是驾车随意地在附近景区转一转。这时,或许不经意间突然在一处不知名的地方,一只红杏就伸出墙来。再往前走走,说不定就是姹紫嫣红的一片好春色了。
因此,清明节对于乌鲁木齐人来说“寻春”比“踏青”更为恰当。比起踏青,寻春在有和无之间转换着阴晴未定的心情,这对清明时节的乌鲁木齐人来说也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