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头 犯过的三个错误
身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各位小伙伴即使没有创过业,也应该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创业项目。
大家会不会以为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创业过程,那叫个两眼一抹黑,也是在纯属误打误撞中挣扎过来的。
读了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让我对创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才知道,原来创业不全是九死一生,原来是犯了关键性错误导致这一状况的!
创业是还可以按照真正企业的标准来绘制自己的企业蓝图,然后通过管理实现从创业的一穷二白到一家“真正的企业”状态。
这个过程需要遵循5个要求,我挑选3个对我冲击比较大,也是在创业团队中普遍存在容易做错的三个点来做个分享。
第一个要求是,要高度关注市场
为什么要这么关注市场呢?
在搞清这个问题前,跟大家互动一下,自己创办的企业长什么样,产品或服务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事谁说了算?
正确答案应该是由顾客决定的!
啊,你可能会说,我的企业,我想让他长啥样就啥样呗,我想把产品设计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子呗,这样行吗?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哈哈!
不可以,产品和服务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产生的,所以必须按照顾客所需来设计。同样,如何去不断创新和营销,让产品或服务触达顾客,决定了企业的形态。
所以这些都是由顾客决定的。
所以高度关注市场才能敏锐的洞察顾客需求,时时满足顾客需求。
这也是华为把自己设计为“销售驱动”型公司的原因。华为的公司体制会把市场压力、客户信息,无衰减地传递给后台每个部门。整个公司都要根据销售在营销过程中得到的市场信息,去制定策略,去研发产品。
创业企业要对市场高度关注,需要做到:
主动开展各种市场实验,从意外的成功和失败中分析出可能的产品优化方向。
然后就是把时间用在企业的外部,进行实地考察。有句话说的是“现场有神灵”,也就是有问题到一线去找答案。
我们团队在创业初期的时候曾经组建了十几人的开发团队,花了大价钱闭门造车去开发信息化平台。等开发好了,去落地时,发现根本不符合一线需求。
最终发现最佳路径应该是根据一线运营需求去开发,然后不断优化迭代。等搞明白这个理时,已经有大笔的经费投入了,完全成了沉默成本。
学了这本书的第15章我才发现我们错的多么离谱。
对市场的关注度,直接决定了创业企业的生死,大部分创业企业都是在这个阶段GAME OVER的!
第二个要求是,在企业需要高层管理团队之前,就把他建立起来。
有小伙伴可能说了,不是等收入能支撑的住高层管理团队的薪资时,需要时再搭建高层管理团队吗?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甚至我现在还在跟我的合作伙伴博弈,有些下一步需要的高层负责人要不要提前一步,来设置好。
不少创业企业都会跨入“成人”的门槛,进入一个没人可以理解的困境,什么样呢?就是产品一流,前景光明,但是企业就是不增长,无论是获利能力还是其他关键领域都绩效不佳。
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是缺少高层管理团队,如果企业这时再开始从头组建,各位很遗憾为时晚矣!
出现这种情况,企业能存活下来都是万幸!
因为团队需要磨合,需要建立信任,相互了解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而这种充分的磨合要到位,至少需要3年时间。
建立高层管理团队是创业企业走向规范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步,但是,对创始人来说,还有一步,那就是给自己定好位。
好,接下来看第三个要求:
创始人要明确自己在企业的角色,工作范围和与他人的关系。
大家可能说,我自己创业那不都是我的地盘吗?那我要从螺丝钉管到整个房子呀。
真的是这样吗?我也这么想过,甚至做过。
我们来看看亨利福特的故事。
他离开爱迪生照明公司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创业团队,都是工程师,大家都痴迷于研究新汽车了,竟然忘了去卖车。等发现车卖不出去,再组建团队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以失败收场。
第二次创业成功了,就有了我们熟知的福特汽车。
第二次创业他学聪明了,先找了一位适合的合伙人--卡曾斯,由他来负责管理、财务、分销渠道、市场推广、销售和人事。因为福特知道他擅长的是工程和生产领域。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卡曾斯为福特汽车做出的贡献与福特一样巨大。
所以,有了高层管理团队后,创始人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并给自己定角色:
我喜欢做什么工作?我的专长是什么?我适合在那个领域做出独特的贡献?
然后,更多的专注于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做出自己最大贡献。
这就是我给大家发分享的创业企业要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企业,需要做到的其中三个要求:
高度关注市场,保持自己的产品随顾客需求而动,能主动获得市场;
在企业需要高层管理团队之前就要把高层管理团队建立起来;
然后就是创始人要明确自己在企业的角色、工作范围和与他人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最后以一个金句来结束我的分享:
企业不是要改造顾客,而是要满足顾客。
企业要贴近市场,持续关注顾客需求,才能顺畅走过从创立、到发展、到基业长青!
最后祝创业的小伙伴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