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九九)
学习《伤寒论》第302条。
上节讲到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节讲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病有轻重,证有缓急,所用药物自有区别。
301条是讲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重证的证治;而本条302条是讲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轻证的证治。
此为少阴得病二三日而感寒,二三日虽无里证,但里气稍虚,而感寒也较轻浅;故用药也较始得之平和,正如仲景所说“微发汗也”。
彼为少阴病始得之,仲景虽没说无里证,但通过此条印证,也是没里证存在的,只不过里阳不足而已。这里的无里证指里无吐利等证。
此条302条仲景虽没说“反发热”,而是说微发汗,既当说微发汗则知有轻微的表证存在,如微恶寒、微发热。
仲景在彼条301条说“脉沉者”,而在此条302条没说脉象,哪么此条脉象是不是也是脉沉呢?因为这两条的病因病机相同,应当合起来参看,只是此条之“二三日”,较彼条之“始得之”病势稍缓,所以此条之脉象也当为脉沉。
两条均有发热,脉沉,无虚寒下利清谷等里证,所以均可用温经解表的方法治疗。如,有少阴证应用附子,有太阳表证应用麻黄,在此已成定法。只是病势轻重缓急不同,将彼条辛温之细辛换作甘温补中之炙甘草,由温经峻剂变作微汗之方。
到底少阴病该不该发汗呢?少阴病本阴阳气血亏损之疾,本不该发汗,只是在少阴病初始里虚寒证不甚显著,而外有太阳发热无汗,内无呕利等阳虚重证时才可温里解表同时应用。若里阳虚证重者当先救里,如92条所讲的“救里宜四逆汤”。
仲景麻黄附子甘草汤方如下: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为了使诸位对该条有更好的理解,现将清代医家尤在泾的注解附于下,以飧读者。
尤在泾谓:“少阴中寒二三日,为脉沉、恶寒、、无热之时,故可与麻黄附子甘草汤,以取微汗而散寒邪。无里证者,无吐利,心烦、不得卧等证也。以二三日病未入脏,而寒亦未变热,故得用温经散邪之法,如麻黄附子细辛之例。然去细辛之辛而加甘草之甘,于法为较和矣。所以然者,寒邪不可不发而阴病又不可过发耳”。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