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仰天堂的海棠花

2023-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河滨散人

第一次认识海棠,是2011年3月,在仰天堂。当时,我在新浪博客上,记录了这次喜相逢:

“春日周末,偕几位友人登灌口玉屏山,赏映山红连绵笑在路侧,眺山下油菜花田整齐如棋盘,在仰天堂道庵吃斋饭野菜,心情一如此方天空,晴朗高远,云淡风轻。

最喜在莲池畔见识了三株海棠,两红一白。于海棠,我已闻名久矣,今日才第一次得见,绕树数匝,盘桓良久。含苞的圆如小球,半舒未吐的形同小钟,红玛瑙白玉雕一般,玲珑而晶莹。树为灌木,高仅过膝,我蹲在树边,花树在我襟袖之间,几乎拥之入怀。

花朵娇小可爱,耸鼻缓缓嗅之,只有微微淡淡之清芬,而无花叶之馨香,猛然想起海棠有色无香之说。早年读张爱玲时,就知道这位民国才女平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我疑心海棠花香极淡,袅袅若无,人类之鼻息不能胜之尔。

描写海棠之诗我知之不多,最熟悉的是苏东坡的《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苏学士怕夜深海棠睡去,便点烛陪伴,其痴爱深情,着实动人。词中写海棠的,当属李清照的《如梦令》,词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销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欣赏“绿肥红瘦”四字,语极精简且画面生动,谓之今古落花之最佳写照,料不为过。有关海棠之趣事,流传甚广的是发生在诗圣杜甫身上。话说杜甫写了几千首诗,唯独没有一个字涉及海棠,引得历代文人纷纷臆断猜测,莫衷一是。王禹偁《古今诗话》里记载:“杜子美(甫)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这种说法合情又合理,因而得到多数人认同。但却遭到了李渔的反对,他在《闲情偶寄》里说:“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历史之公案虽然没有了结,但无聊时嚼嚼舌根,也是一种消遣吧。

告别了仰天堂,三株海棠依然在我们身后开放或等待开放,不管是红海棠还是白海棠,我想只有这两个字能配上她们,那就是——圣洁!”

2015年又上玉屏山,路上还遇见了一队从安庆过来的骑行客,他们说每年都要拉练一次,俯瞰山下秋浦河沿岸的油菜花,亲密接触一下芙蓉尖上的映山红,池州的风光真是太美了。

庙堂已扩大了规模,杏黄色的围墙陡然生出几分肃穆和庄严,更显得有佛家气象了。一进门,小文友就发现一座钟楼,随后就传来几声钟声——当!当!当!激越,浑厚,辽远。而我,流连在莲池畔,三棵贴梗海棠仍在,两红一白,开放依旧。池塘条石上,一直小乌龟正在晒太阳,貌似很悠闲,很享受,不知它小眼睛可看见了这一树争艳的繁花?

这一次来得最是时候,芙蓉尖狭路两侧,齐人高的映山红花开正艳,令人大饱眼福。也许正是这一场奇遇,使我们数年暗淡了再去登临的兴趣。时间如白马过隙,一晃就是8年。

8年后的2023年的三月中旬,清溪文苑的文友们相约登上了玉屏山,我们带来了大包小包的各种蔬菜,在女文友们忙着择菜做饭的时候,我又去看望我心仪的海棠花们。远远就见大朵的红花在阳光下笑着迎接我,我简直是直扑了过去。近前的一棵,花枝盘成了圆环,无法向空中舒展,而靠近香炉边的一棵红海棠和白海棠已不见踪影了。心中一阵失落,又一阵失落……

打开手机,登录新浪博客,三棵海棠,两红一白,又在我眼前开放。而眼下,在身旁,念念不忘的花儿不知何时丢了,而我竟不敢向庙堂里的师父求证。尽管怅然,但不悲伤,我看见还有一棵树花开繁茂,花影袅袅下的池塘里,一尾尾的红鲤自在的漫游着,来来回回,回回又来来……

吃过斋饭,又去芙蓉尖,因为干旱的缘故,映山红开得稀稀落落的,非复8年前的气象。不断地有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穿梭般来往,玉屏山,仰天堂,快成放飞身心者的打卡地了。

明年油菜花开的季节,我还会呼朋唤友,来仰天堂,看海棠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