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阅读之旅读书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吗?

2017-04-17  本文已影响138人  PaulForReading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吗?

很多人压根就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又有很多人轻轻松松、不经大脑就把它回答掉了——“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死亡当然是一切事情包括生命的终点。”——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那就是迷信。

慢着,请等等!

我在此提醒你,这个是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因为答案会在根本上影响你的人生。

假设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人生就是一场有起点有终点的旅游而已。既然是旅游,那么就要充分游玩和到处看看,从而推导出“人生苦短、及时享乐”的处事哲学。

既然如此,那你就不会那么努力拼搏。当晚上六点的钟声敲响,你就会心安理得地关上电脑,潇洒地和老板说声拜拜,而不用管小伙伴们惊掉的下巴。

说到这里,就可以看出,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回答Yes,那么会导致你不加班。注意哦!前者仅仅是一个假设,后者却是实实在在的日常行为。

可见,这个问题影响力之大。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后果甚至是——致命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有个日本人狩野浩之,他也肯定地回答了上述问题,结果却是一个悲剧的人生。

这事情要提到村上春树的一篇纪实文学——《地下2:在约定的场所》。

《地下2》

书里记载了狩野浩之的思考过程:

我想起小学六年级时的一件事,当时我看见自己面前有一把剪刀,就忽然心想:这剪刀虽说是大人们拼命制造出来的,但总有一天要坏掉。有型的东西迟早必然坏掉。人也同样,最后肯定有死到来。所有东西都朝毁灭勇往直前,倒退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毁灭才是宇宙的规律。这样的结论一下子浮上脑海后,看东西的眼光就变得相当消极起来。

比方说,如果自己人生的结论在于毁灭,那么,总理大臣也好流浪汉也好,下场岂不一个样?果真如此,就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努力奋斗有什么用呢?假如人生的苦恼多过欢喜,那么岂不早早自杀更为明智?

就这样,这个狩野浩之从“人生必然要死亡毁灭”推导出“早早自杀则更为明智”,真是恐怖!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的日常行为当然就是与社会格格不入,最终误入邪教(奥姆真理教),令人唏嘘。

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就很容易能发现他的逻辑漏洞:“人终有一死”并不能最终推导出“应该早早自杀”。“人迟早一死”推出“及早享乐、尽量迟点再死”,不是更合理吗?

所以说哦,思考这个问题还真是一丁点都马虎不得呢。


让我们的脑洞再大一点:如果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那么,会怎么样呢?

——那样问题就更大了。

基督教作家CS路易斯在《返璞归真》说道:

倘若我只能活70岁,那么有很多事就不值得我去操心,但是倘若我有永生,(很多问题)我最好认真地考虑考虑。

如果死亡是生命的终点,那么它会带走我们的一切,包括生命、身体、名誉,也包括这个人的思想和所做过的事情。

这意味着:无论我是个多么坏的人,做过多少坏事,这一切都不过是黑板上的粉笔字,死亡会把它全部擦去!

所以路易斯说“倘若我只能活70岁,有很多事就不值得我去操心”。

但是,基督教相信人有永生的,死亡不是终点,人死之后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你的坏事记录一直跟着你,直到永永远远,没法抹去!

更恐怖的是,上帝会根据你的坏事记录,决定你去天堂享福还是去地狱受罪!

那这样的话,问题就大了——我在做坏事前,就得想想做不做了!做了就得去地狱;不做的话,就算死了也能去天堂。孰好孰坏,一目了然。——所以我宁死都不会干坏事!

我真道德高尚啊!

CS路易斯,就从这里开始出发,引出他的一个重要观点:道德要高于一切,甚至高过这肉体生命。

你想过没有,我的朋友们,如果你相信这个观点,改变的就不仅仅是你个人的生命,还包括别人的生命!

随便翻翻史书,就能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情在重复发生——人吃人,我随手百度一例:

“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后汉书·灵帝纪》)

人与人何以至此呢?其中最关键的逻辑就是这个问题。历朝历代,虽然民间整天拜神拜佛,但只不过是花钱祈福买平安而已,在骨子里根本就不相信“好人来世会享福”那些宗教理论,所以呢,摆在最高位置的、最重要的,还是现世的生命。

也就是说自身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吃人的罪孽只是第二位的

反正等我死的时候,我的吃人之罪也会消失,所以,吃你没商量啊。

但反过来说,如果我死的时候,我的罪孽不仅没有消失,我还得因此下地狱被魔鬼拿去烧烤;你虽然被我吃了,反而在天堂翘起二郎腿,悠哉悠哉地享受世界。

那我还吃你干嘛?我傻啊我。

这么一来,这个逻辑就变成了:

我自身的生命是第二位的,道德才是第一位的。


这么推导下来,那岂不是说: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会比较好罗?我会道德高尚一点嘛。

也不是。

这个逻辑关键一处在于: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仅仅说明了生命是第二位的,没直接说明道德是第一位的呀!第一位的可能是别的东西。

这就麻烦大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例子记录在林少华为《地下》一书写的译序中:

(1995年)三月二十日清晨,十名奥姆真理教信徒两人一组分成五路,其中五名钻进三条线路的地铁车厢,在上班高峰时间段,用打磨锋利的伞杆尖端捅破装有液状沙林毒气的朔料袋。毒气在密封的车厢和停车时的月台上弥漫开来,受害者超过五千人,其中死亡十二人,更多的人苦于后遗症,有的终身致残。

《地下》

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奥姆教的教徒毒死了好多人——在明知杀人会被判死刑的情况下,还去杀了好多人。

那他们图个啥?

答案就在这里,他们认为奥姆教信仰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自己的生命是第二位的,奥姆教的信仰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愿意为它付出我的生命。

哎哟我的妈,这个奥姆教信仰是个什么东西这么厉害?

它其实是一个衍生于佛教,并且经过“改良创造”的一个宗教。说白了,这是一个被人篡改过的、山寨式的信仰。

就这么个华强北式的信仰,他们都信?

不管你信不信,总之他们是信了。

所以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个事件的主犯,林泰男,被判死刑。

他为什么会这么坚信一个扭曲、乖戾和反人性的信仰呢?

村上春树曾给出一个答案:因为这个人放弃了思考

人一旦卷入原教旨主义(此指奥姆真理教的教义),就会失去灵魂柔软的部分,放弃以自身力量感受和思考的努力,而盲目听命于教旨及其原则。——村上春树

思考是很难的,逻辑地思考更难,使用逻辑并正确地思考更更更难——但是放弃思考却是很容易。

就像学生去考试,哎呀,这题目太难了,答不出来,不想了,不做了。怎么办?哎?旁边的同学好像回答出来了,我偷看一下,他回答得不错嘛,这个答案好,好,老子抄了。

这个世道也是一样,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思考不过来,那么就会有人给你答案。对于林泰男来说,这个人就是奥姆教的教宗麻原彰晃。

你对人生苦苦思索却了无所得,焦头烂额仍困惑不解,当然是要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存在了,这时候,麻原彰晃突然跳出来说,哎同学,我做出最后一道数学题了哦,我答案给你抄哦!——那放弃思考就变成了一种幸福,幸福到忘记了去想一想这个答案对不对。

村上有个“物语理论”,说的就是这个事,稍微有点复杂,大家耐心点听我一说:

大体来说,我们所处现实世界是所谓的“开放式物语”,它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混乱的,容易让人困惑;而精神世界却是“封闭式物语”,却是比较完善和显得系统性的。

这两个物语世界平时互不干涉,一个正常人总能在两个世界自由往来游走,找到正确的生活的方式。

而奥姆教所建立的“封闭式物语”却和一般的精神世界不同,虽然它的教义从佛教曲解取义而来,但是理论大厦建设得辉煌灿烂,令人瞩目,唯一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它只提供入口,不提供出口。人一进来,就被困死在里面。

村上接着说:

而在我看来,找到出口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放弃思考。

这就是说,思考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力量,会让你不至于迷失于各种精神迷宫之中。只要保持理性、逻辑思考的习惯,就能让人慢下脚步,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深陷迷雾之中。——这是拨开迷雾、得见理性之光的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走出这一步,你就能识破哪怕是瞒天过海的理论谎言。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例子,来感受一下“理性思考”的伟大力量。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一种)破耶路撒冷,屠杀了城里的犹太人(信仰犹太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等等,遇难人数高达10万。

死了整整10万人啊!

这可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数一数二的大灾难。而它的激发点,竟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宗教观点。

当时的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为了鼓动十字军参与战争,他这样鼓动说:

毫不迟疑地到东方去吧!凡是要去的人都不要再等待,赶紧回去料理好事务,筹备足经费,置办好行装,于冬末春初之际,奋勇地踏上向东的征途!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凡参加东征的人,他们死后的灵魂将直接升入天堂,不必在炼狱中经受煎熬;无力偿还债务的农民和城市的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的可免纳赋税。

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不论在陆地或海上,或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他们的罪愆将在那一瞬间获得赦免,并得到天国永不朽灭的荣耀。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非常荒谬的,为什么你说去打仗死掉就能上天堂?这是什么神逻辑?

但不得不说,当时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听信这种言论的,而且还有不少神学家为这个言论的理论辩论。(当时的神学观点不再赘述,我有时间时另开专题。)

但是呢,且不用说从科学的眼光看过去,就算用基督教的眼光看过去,事情也截然相反了!

怎么说呢,现在来说——“反战”,已经成为基督教的主流理论!

试举一例,在马特生的《基督教伦理学》里就旗帜鲜明地指出:

基督教的创建人称为「和平的君」(赛九:6)。耶稣申斥当时军阀主义的弥赛亚思想是很显然的(太廿:1-9,廿六:52)。耶稣虽未明说反对战争,但他整个思想的精神是不能与战争调和的(参太五:9、22、39、44)。

这就是说,基督教崇拜的核心——神子耶稣,他的意思是:不要打仗!

哎,这是哪门子回事哟!这明明就是圣经上的话,当时的人是不可能不知道,看不到的!

回头想想,这事甚为恐怖,这无疑在说:

当初看来辉煌无比的理论大厦,让人深信不疑无法自拔,让人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去相信;但可能在后人看来,那只不过是一种荒诞不经、一戳即破的纸糊的窗户而已。

从这可以看到:

1. 理性思考是非常难的,有时候整个群体都会失去理性。

2. 理性思考的力量又是非常伟大的,思考正确就能避免极大的人伦惨剧。


好啦,扯得太远了。我得总结总结。总之呢,“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终结”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严肃地思考一下的,因为它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影响:

1. 它影响到你如何看待自身的生命。

2. 它影响到你如何看待别人的生命。

3. 它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良知。

最后,不论这个答案你想不想得出来,也不论别人的答案是什么,请不要放弃理性的思考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