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花掉了一套房子的钱
01
在还没结婚前,还憧憬过婚礼,而在经历结婚各种习俗的麻烦之后,这个婚真的是不想再结第二次!
结婚要包喜糖送香烟送喜帖我能理解。
但是我请人家来喝喜酒,不收份子钱,为什么还要给来的人包红包,还凭亲疏程度金额由500-3000不等来发放?
给红包就算了,还得三请亲戚!
三请亲戚,意味着去三次亲戚家,而他们家又相距好几千里,我要包车县城乡下跑好几趟去请。
而到回门宴那天,还得包车送他们来酒店,吃完喜酒再包车送他们回去,把他们当大爷一样伺候着。
而那些不在县城的,晚上吃完喜酒,还要包酒店给他们住。
简而言之办婚礼就是我要花一大笔钱好吃好喝好住地供着这些亲朋好友。
02
一个舍友比我晚一个星期结婚,她在厦门,凡是来喝喜酒的全部都收份子钱。
她惊闻我和我先生办婚宴两边都不收份子钱,十分不能理解。她觉得即使有钱也不能这么烧。
我跟她解释我这边习俗都不收份子钱,她反问那我先生呢?
因为另一个舍友和我先生是同乡,所以有着相同的习俗,都收份子钱。
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先生也不收份子钱。
而且我先生单单大学同学请了大半,酒店预计要开二十多间,要花好几万,她在替我们心疼钱的流失,感慨了一句:你们结婚花的钱都能买一套房子了。
结婚之前还觉得自己算中农,几万存款,每月工资进账,而在最近的断断续续开销中,花得一干二净。
从不为钱发愁的我,突然很感慨钱真的很重要,好想要好多好多钱,如果能中个彩票就好了!
03
中国的人情往来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
尤其是在拟请客名单的时候,发现我不得不请很讨厌的同事时,觉得异常忧伤。
人长大真的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再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做自己想做的事。
哪怕明明很讨厌这个同事,出于办公室人情世故,我也不得不请她。
即便这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婚宴。
04
有个舍友是年后结婚,她的规划是要旅行结婚不办婚宴。
听来就觉得特别羡慕。
婚宴花的钱都够我环球旅行了!
而旅行结婚的成行,则离不开开明的家长。这在我家里根本就行不通。
我父母都特别传统,又特别在意亲朋邻里的闲言碎语,所以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习俗按部就班。
05
大概这便是生活吧。
也是生活的无奈之处。
幸运的是一路前行的人能够理解我支持我陪伴我爱护我。
戈尔曼在书中写过:在最牢固的婚姻中,丈夫和妻子有着很强的共识,他们不仅相处融洽,而且还相互支持对方的希望和抱负,并将这作为他们共同生活的一个目标,相互尊重并以对方为荣。
我想我和先生能够这样一直相扶相持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相爱地相伴一生吧。
最后日常表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