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情绪彰显无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他是中国现代诗人的代表,也是文学史上于世的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他今年71岁,古稀之年,阅尽人生辛苦,是否能想到有一天会被一群激愤的网民逼的关掉评论,北岛是否看的清这污言秽语中遗憾的现实,“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自始至终囿于一个晦暗污浊的世界里,不愿醒来。”
情绪是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渠道,每个人不同时间、地点、情景都会触发不同的情绪,这也是个性化的展现方式。可是,当情绪裹挟无知,将对他人的攻击当做自我发泄的手段,情绪就成了自私的利刃,百害无利。科技改变生活,网络成就言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个体冲破孤立,成为网状化的存在,作为群体成员的一个节点,时空场域不再是隔阂限制,远渡重洋的对话以秒计算。如果说个体间的距离感被时代打破,那么延续这种交流的手段只能是虚拟的共同体,在未知的屏幕另一端,打造“我们的世界”,在“使用与满足”的定理中获取补偿。
其实我很难去理解为什么会有极个别脑残非要在火灾救援的新闻报道中写下那些令人发指的言论,这除了招致法律的惩罚,还有什么?刷存在感吗?可是这种卑劣的行为难道不是一种可笑的存在?因为虚拟的存在,多元化的意见表达解构着传统标准,但是这种所谓的自由难道不是构筑在秩序之上的吗?别说是违法,但论人性来说,这就是一种泯灭人性自我欢愉,嫁接于道德和他人的痛楚之上。
单个人的不堪不会成为社会评判的标准,而一群人的分裂似乎不能不漠视这种落俗的狂欢。
当我看到有关张文宏医生因为一碗粥而再次上热搜时,无奈又可笑。看评论中那些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的攻击,难道不是活脱脱的秀无知,甚至不乏大V级人物炮制《网红主任张文宏,到底是蠢还是坏?》这种跟流性节奏文,用看似与众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正义凌然的见解,再去看文,简直是垃圾,通篇自我臆断,无非是迎合中夺眼球,带着节奏求赞币。用正常人的脑子去想,即使是普通的人告诉你,牛奶比白粥有营养,多吃点鸡蛋,你会认为这错了吗?何况是为疫情付出巨大贡献的专业医生,可也正是因为他的专业,他的网红,流量自带的同时,异己者拿着“卖国”的帽子死死地扣住不放,甚至抽丝剥茧、无中生有中找寻自我支持的“证据”。人红是非多,小人多作怪,假借正义之士,充当时代先锋,是网络给了门槛的权限,被打上标榜自由个性的标签,应该是最大的个性展现,尤其是在触及民族感情的话题上更加突出。
之前一直不敢妄言网络民族主义,因为这个名词太宏大,没有边界可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的网络民族主义也绝为脱离民族的内核,或褒或贬,终将归于一点,那就是爱国是理性的博弈绝非情绪的攻击。群体极易极化为乌合之众,在同质化、情绪化、非理性化中伤及无辜。
个体的力量在网络中似乎渺小的可以忽视,可是当几个变成几群时,我们不能不忽视,国家一直在打造更好的国际形象,可是如果民间力量依旧是易碎的臆想,自降民族自信,那改变再多也不及一次推特的自爆。
北岛经历了那些禁锢言论的岁月,可他依旧能写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却未曾想当下的自由却成为他不敢面对的刺痛。
自由给了我们开口的机会,被让情绪带着无知关上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