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列传•商君(卫鞅)(2)被逼造反,车裂灭族
商君担任秦相十年,宗室贵戚中有很多怨恨埋怨他的人。赵良会见商君。商君说:“我能够见到您,是通过孟兰皋,现在我想与您结交,不知可以吗?”赵良说:“我不敢抱这样的奢望啊!孔丘有句话这样说:'推荐贤能的人,爱民且有才能的人就会前来;招揽不贤的人,崇尚王道的人就会引退。’我不才,所以不敢从命。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不该有的地位而占据着它叫作贪位;不该有的名声而享有着它叫作贪名。’假如我听从了您的建议,那么恐怕我就是贪位贪名了。因此我不敢从命。”商君说:“难道您不满意我治理秦国吗?”赵良说:“能扪心自问叫作聪,能自我反省叫作明,能约束自己叫作强。虞舜曾说:'自我谦卑是很高尚的。’您不如效法虞舜之道,那样就不必询问我了。”商君说:“秦国最开始的时候通行戎、翟的风俗,父子之间没有区别,在同一屋内居住。现在我改变了这种习俗,明确了男女的区别,又大筑悬挂政教法令的门阙,把秦国营造得跟鲁国和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跟五段大夫相比谁更贤明?”赵良说:“一千只羊的皮,比不上一只狐狸的腋毛;一千人的随声附和,比不上一个直士的直言争辩。周武王提倡直言而使国家兴盛,殷纣王因为众人随声附和而使国家灭亡。您倘若不非议排斥武王那样的态度,那我就整天跟您说直话而不要杀掉我,怎么样?”商君说:有这样的说法,浮华空虚的言语好比花朵,真实的言语跟果实相似,逆耳之言好比药石,甜言蜜语如同疾病一般。您若是愿意整天对我直言,那您可真成了为我治病的良药了啊。我将认您做老师,您何必推辞呢!”赵良说:“五段大夫,乃是楚国的郊野之人。他听闻秦缪公是位贤德明君便想去拜见,但是想去却没有路费,便把自己卖给秦国商客,身穿粗布短衣喂牛。过了一年,缪公知道此事,从牛口之下将他提拔起来,让他凌驾于众人之上,秦国没有人敢埋怨他。五段大夫做秦相做了六七年,向东征讨郑国,三次立起晋国的君主,一次解救荆国的祸患。他在国内广施教化,(就连)巴国人也来秦国朝贡;广施恩德于诸侯,四境各族都来臣服。由余听说以后,叩关前来请求召见。五段大夫担当秦相,即便劳累也不乘坐安车,即使遇上酷署的天气也不张开伞盖,即便在国中行走,也不让车辆随从,不携带武器他的功名载入史册保存于府库之中,他的德行恩泽于后世。五段大夫死了之后,秦国的男女都痛哭流涕,小孩不唱歌谣,春米的人也不哼唱小调。这就是五段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拜见秦王,是通过宠臣景监的引荐,这就说不上有名望了。做秦相不以百姓为重,却广修宫殿门阙,这并不是功业。对太子的师傅动用黥刑,以严刑峻法残害百姓,这是在积累怨恨存储祸患啊。(您的)政令教化对民众的影响比君的命令还要厉害,民众效法上司的号召比执行君王的命令还要迅捷。现在您又利用权谋使国君权力旁落,这可不是实施政教的办法。您又坐北朝南自称寡人,日日用法令约束秦国的贵族。《诗经》里说:相鼠尚有礼貌,人却没有礼仪;人没了礼仪,为什么不快点死呢。’由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您的所作所为,并不足以善终长寿啊。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之久了,您又杀了祝欢还以墨刑施加于公孙贾。《诗经里说:'得到人心的人就会兴旺发达,失去人心的人就会土崩瓦解。’您做的这些事并没有得到人心啊。您出门的时候,后面有十多辆车跟随,车上还载着甲士,以力量强壮且肌肉发达的人做随从,手执长矛和长戟的武士紧紧守卫在您的车旁向前行进。这中间若是有一样东西不齐备,您就不肯出门。《尚书》里说:'依靠德行的人就会昌盛,依靠暴力的人就会灭亡。您的生命危险得就像早晨的露珠一样很容易消失,还想如何延年益寿呢?那么为什么不交还受封的十五个城邑,在僻静偏远的乡下灌溉菜园,规劝秦王任用长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养孤儿,尊敬父兄,让有功之人得到应有的地位,尊崇仁德之人,这样您才可以稍微求得平安。如果您还想贪恋商、於的富庶,专擅秦国的政教法令,积蓄百姓的怨愤,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再临朝,秦国想要抓捕您的人,难道还会少吗?您的灭亡之期只要翘一下脚的工夫就能等到了。”商君没有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