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之比喻

2020-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河滨散人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之修辞手法,谓之比喻。

修辞效果:

①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②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比喻的分类:

1,明喻。

明喻一般都用“犹”、“若”、“如”等词语加以表明,很容易辨别。

例如:以若(你)所为,求若(你)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犹”,好像,好比。

2,暗喻。

暗喻没有比喻词,直接表述,我们阅读时要把它当作比喻来看待,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本意。

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刀俎”喻项羽一方,“鱼肉”喻刘邦一方,形象化地说明了敌强我弱的形势。

例2: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判断句,谓语部分为比喻。曹操就像豺虎一样。

3,借喻。

不说出本体,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诗》)

“白雪”喻“蚕丝”,“黄云”喻“稻谷”。

4,博喻。

就是连续用很多比喻句来说明同一事物,其中也有明喻、暗喻之分。

例1: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

四句明喻连用。

例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三句暗喻连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