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之年
没关系你也不用给我机会,反正我还有一生可以浪费,我就是剩这么一点点倔,称得上,我的优点。——林宥嘉《浪费》

下午开完标回来的比较早,便开始捣鼓着把家里都全部翻出整理了一遍,顺便把自己的混乱的思绪也整理了一遍。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有个著名的作家每次诺贝尔学奖开完后都留下来清理会场,终于清理了十年后他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一直坚持扫会场的地?现在你获奖了还要继续坚持扫吗?他说:我打扫的不仅仅是地板,也是在清理自己内心的灰尘。
这句话一直影响我至今,也许是我开始爱上做家务的启蒙。虽然我忘记这位作家的名字,但是他说过话,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慢慢开始享受做家务的过程,我喜欢把衣柜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把房间的所有物品按照我的意愿摆放得整整齐齐,还是在拖地的时候想象把自己脑海里的垃圾也这样子清理出自己的身体……
虽然我心情比较差的时候还是会把房间弄得很乱,闲暇无事的时候会喜欢翻以前的物品,在家时还每周把书搬到楼上去晒太阳,但是无论任何时候,只要行动起来开始整理房间了,我总能迅速把一切都安排地很妥当,分门别类地一目了然。待在干净整齐的空间里,整个人都很舒服。
所谓这种对于物品摆放和房间清理的知念,就是一种执念。我把清理内在情绪的垃圾等同于清理外在房间的垃圾,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杂念投射到可摸可看可听的客观存在,进而达到管理情绪和思维的目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招在我身上屡试不爽,次次奏效。

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比如说奇葩说辩手们常用的“共情”手法,就是其中一种。作为一名曾经的辩手,我熟悉很多种辩论的技巧和方式,但是我却不擅长利用,我所了解到,仅仅在于理论,然而我的偶像辩手们,却将这些技巧运用地如火纯情,当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学识,为他们旁征博引提供了最有利的素材。
加入奇葩星球博物馆着火了,你是救画还是救猫?詹青云说:如果你是猫呢?黄执中说:如果你是那幅画呢?
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实在是很困了,明天还得早起,先睡吧。没写完的话再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