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成长励志想法

写作,掏空了我的积累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11人  满园嘉卉

近两个月来,我保持着几乎日更的习惯。

写了超百篇文章,虽然有的比较水比较短,但总数字也已经超过13万字。

我把平时工作当中的所思所感都写成了文章,深思熟虑也好,灵机一动也好,都字字落在了纸上。随着这样高密度的写作输出,我都感觉都要被掏空了。自认为自己也算是喜好看书之人,平均年看书也有几十本,但我的阅读往往流于粗读,点到为止,有些书只不过匆匆翻过,浮光掠影地记住了一些短小概念,具体的内容转眼就忘记了。这样的输入程度,在面临高密度输出的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除了阅读,我平时一直保持着听“得到app”的习惯,除了节假日休息,我几乎每天都听,订阅了专栏,订阅了听书,也听一听免费的罗辑思维。因为听得内容题材多样,比较丰富,这些内容成了我写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与其说是灵感,不如说是素材。在每天持续写作的习惯下,灵感变得不那么重要,有没有灵感都一样,都是打开电脑都是要对着键盘敲打一番。不管文字写得如何,先把它们写下来,海明威不就说过吗,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臭狗屎。海明威尚且如此,我们一般人写的文章,就不要扭扭捏捏落不下笔,大大方方写下来便是。思维流淌到哪里,我的文字就写到哪里。

输入既然满足不了输出,那就再加大输入的强度吧。一年读个几十本书,而且还是略读、粗读,现在想来,太可笑了,这能读出个什么来啊。要么就精读,吸收,融会贯通后,内化到脑中。要么就更大量地粗读,要什么都读,古今中外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学的、小说的、科学的、技术的、商业的、哲学的、家庭的、育儿的……粗读就是读个概念,读个金句,读个梗概。到图书馆或者新华书店一站,读个半小时,看看每本书的前沿导读,也能看出个很多论点来呢。

你说,就不能都看看手机上的新闻什么的?我觉得不行,现在的大数据推送太厉害了,现在的自媒体瞎扯的功夫也厉害(我算不算在瞎扯?),一看手机,停不下来,浪费时间,看到的也大多是二手消息,水得很。

好了。水了那么多字。浪费了看官您的时间。我简短说一句:没有输入,谈何输出,多输入才是王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