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15/1e0ba3789209af05.jpg)
在家不是陪我,在我旁边才是。
——跑跑
首先我承认我犯了一个错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会自己玩自己的,而且还挺乐在其中的。于是我就乐得保持这种状态,也顺便能窝在书房做一些我自己的事情。
现在想想也许他们也和一般的孩子们一样,在和同龄人玩乐之余,也是需要一件大玩具。相比于其他孩子,他们是幸运的,上天给了他们两个玩伴。毕竟还是孩子,再多的玩伴也取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从半个月前开始,每个工作日的晚上我都会在大约固定的时间给他们讲一本书。现在在讲的是《灯塔之家》,和他们以前的书不太一样的是,之前都是以图画为主,更能让他们自己阅读的,而现在这本则是字多一点,略有插画。
我并不是一个手机重度使用者,简单来说倾向于把要做的事情用电脑来做而不是手机,所以平时要不是真有些事情要做,我在陪娃的时候一般不会一手拿着手机。也许是因为我索性选择了窝在书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和那些虽然在孩子身边但是还是手不离手机的家长们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其实孩子们要的也许都一样,不管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虽然他们将来可能要一起走一辈子,但是父母在他们独立之前还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依赖和玩伴。
有一段时间和爸妈说起他们成长的年代和我们的差别,我们的和他们的区别已经很大了。无论是三代父母的教育背景,人生理念,又或者是环境的影响,我们这四代人成长的经历是孑然不同的。
我的祖辈,也就是四代人的第一代,他们出生在战乱中,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他们的最大目标一直都是生存。孩子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附属品,或许是生产力,一个延续家族的手段。所以在第一代人里,孩子的数量相差很多,从三四个到十三四个都有。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生存似乎就是陪伴。因为战乱,人口流动范围不会很大,父母总会在身边,或生或死。
我的父辈,第二代,战火随熄而内乱不止,他们的目标虽然还是生存,但是抱有对未来更大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少受鼓舞和压力,“大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品质生活的保障。他们只有一个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就成了全家的希望,乃至于家族的希望。第二代的陪伴多就是敦促学业了。但是这一代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事业,所以我们中的某一部分人很时髦的是由第一代带大的。我很幸运,有记忆以来父母都并没有远行。
我,第三代。说实话我还不能说明白我们现在到底算是身处一个什么年代。机遇,开放,信息爆炸。我们这一代人出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事业还是家庭。大部分工薪阶层由于上班时间的影响,陪伴孩子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数小时,比如工作日从晚上的六点半到晚上十点,其实也就短短的三个半小时而已,再加上早上忙碌的一个小时,四个半小时,经此而已。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和第二代一起度过的。而那短短的四个半小时还要和各种工作上的杂事,自我充电和放松抢时间。
我们开始在意那些短短的时间,所谓的Work & Life Balance,但是我们还是只在其形而非其意,有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分割那四个半小时。
对于第四代的他们,我只能像我之前的每一代一样,给予他们尽可能的最好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