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笔记国学与传统文化

夕阳里,贵族最后的呐喊——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二十七

2018-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努马10稼
春申君者,楚人也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扬子《法言》曰:或问:"信陵、平原、孟尝、春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


一、贵族出身

战国四君子,楚有春申君,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除了春申君外,另外3人均是各国国君之后,为公子。春申君黄歇,有些不同,他早先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楚考烈王熊完一同在秦国当过人质,说不定一起唱过类似《铁窗泪》一样的歌,还在楚国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让秦国放了熊完回国当了国君,有救驾拥立之功,因此被封为春申君,赐淮北一十二县,成为封君。

二、对王权的辅助

此4人,均是王权的附庸,受惠于王权。当时的情况,秦国远在西陲,国内封建组织势力较弱,在经过商鞅变法后,努力耕战,吸引外来人才,军功集团、文士阶层逐渐崛起,国力渐趋强大,一统天下之势隐约可见。东方各国虽然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图强,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各国的变法之路不同,贵族势力仍然占有绝对势力,没有像秦国一样形成一个新的受惠阶层,在国际斗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较国君来说,四公子并非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对于当时的形势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受制于身份,又无力或不能去改变,这时候有了一条曲线救国之路----养士,类似于今日的顾问制度。这一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史载魏公子无忌:“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平原君:“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毛遂自荐的故事由此而来。

春申君:“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

孟尝君:“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三、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

战国四君子的名声逐渐超过其君主,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孟尝君怨秦,将以齐为韩、魏攻楚,因与韩、魏攻秦,”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於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四、对王权的挑战

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同时,意味着对王权的挑战过了界,这其中以信陵君为最。信陵君窃符救赵,千古留名,魏无忌不听国君号令,盗窃虎符,擅杀军团元帅,获得军队指挥权,率领部队出境进行国际维和行动,其实质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叛国性质的行动。虽然后来魏王因为忌惮其势力,不得不接受其存在,但是矛盾从一开始就铸就,不可能化解。

史载信陵君:“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孟尝君:“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於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齐王惑於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

平原君也曾三起三落,显示了国君对其又用又防的心理。“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春申君:“君相楚二十馀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

养士制度,是对去贵族化去封建化的一种改革尝试,又是对世卿世禄制的一种妥协,这种四不像,在当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中,注定了不会被祝福,会被保守势力所忌惮。

五、夕阳西下

在四君子时代之后,再也没有一个贵族站出来,扮演挑战秦国一统天下的角色,贵族,随着四君子的离去而逐渐走向夕阳,走向他的坟墓。象征着天下一统于君王的郡县制从天的另一边悄悄升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