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没了脱口秀,你还拿什么资格嚣张?
最近《奇葩说》第六季热播,李诞的表现再次刷新了观众对他的认知。
不仅在场上各种金句频出,而且非常善于在插科打诨中表达自己观点,让人听完觉得既幽默又有道理。
在镜头前,李诞依然是那副“与世无争”的表情,吊儿郎当的姿势,即使场上有人因观点冲突,待在一边的李诞也只是眯缝着眼睛看戏傻笑。
轮到自己时,三言两语就能把气氛重新带活,随口丢出来几句观点,现场又是掌声一片。
就算有时上来兴致出手拦一拦“冲突”,李诞也是秉持着一种“何必认真”的态度,凭借这样的人格独特性,李诞吸引了很多的粉丝。
在几位前辈导师中,李诞的发言可能不是最有分量的,但应该是观众期待值最高的。
不过李诞能有今天的支持度,是他一点一点挣出来的,最开始来“奇葩说”的时候,网上可不是这么和谐的。
01 没了脱口秀,李诞还剩什么?
在李诞刚开始录制《奇葩说》的时候,这个从脱口秀舞台跨界到辩论界的人,遭到了网络上的群起攻之:
“为了挣钱脸都不要了?脱口秀还没说明白,又来恰辩论的饭,你配吗?”
“一个颓废青年,拿着那套厌世哲学到处招摇撞骗。”
“人贵有自知之明,没了脱口秀,你李诞还是个啥?”
“论资历,论年龄,论学识,李诞有什么资格和马东、蔡康永、高晓松平起平坐?”
负面言论的风头,基本都是指向李诞的专业性和资历问题,觉得他除了脱口秀,可能什么都不会了,至少也是玩不来辩论。而且作为一个晚辈,李诞还被认为难堪导师重任。
总之很多观众就是觉得,这个节目从头到脚都不适合他。
可没想到首秀之后,大家才猛醒,原来是自己低估了李诞,“原来蛋总一直在扮猪吃老虎!”,“键盘侠过来排队道歉”。
从那时候开始,李诞的另一面才逐渐被人熟知并认可,原来他的本事也并不是只会讲段子。
从脱口秀到辩论,两个几乎没什么专业度关联的行业,为什么李诞就能驾轻就熟,手到擒来呢?
这就看出来李诞在行业内部安身立命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了——会表达。
关于这一点,光看现在的李诞是很难用多角度评判的,但如果了解了李诞成名前的事情,这一切就会看得明白了。
02 “上学没意思,太土了”
小时候的李诞成绩非常好,但到了初中以后就开始放飞自我,标榜自己是叛逆世界的文艺青年,尽干一些和学校格格不入的事情。
自己说了句:“上学没意思,太土了”。然后开始每天不听课,读黑格尔,厌烦学校制度,甚至反感高考教育体系。
最后高考很自然地落榜了,连专科都没考上。复读一年稍微有些收敛,但也只是勉强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
到了大学之后,李诞又开始浑浑噩噩,每天把自己窝在宿舍里,包天儿包夜地睡,看什么都无趣,看什么都气愤,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经常用酒精把自己麻醉到人事不省……
刚过20岁,人生颓废到了极点。
每天除了这些之外,当时李诞唯一一件干的“正经事”就是写东西。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写完之后再扔到豆瓣和微博上。
虽然李诞当时的生活一塌糊涂,但他表达力极强,凭借这些梦话一样的微博,积累了几十万的粉丝,还认识了几位知名的流量大V。
之后李诞经网友“红料”介绍,进入了脱口秀领域,一开始从幕后做起,给嘉宾写稿子,一写就是好几年。
从那时候开始,李诞的生活才终于有了点正常人的样子。
03 和解吧,人间不值得
李诞其实早在《奇葩说》之前录制《十三邀》的时候,就把他的处世观点在公众面前展示过,只不过那个节目太小众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话。
主持人许知远在面对李诞时,表现出了他根深蒂固的老派知识分子形象,他在态度上是与现代社会划清界限的,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因为他认为“大众是愚蠢的”。
而李诞在气质表现上,虽然和许知远两人有着很相似的地方,就是两个人都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许知远是看不起,李诞是无所谓的。
李诞很清楚自己对这个世界什么也改变不了,所以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让许知远对当代文化所有愤怒和无奈的点,在李诞这只有一句“不值得”。
所以这么多年我们看到李诞所有的表达,都是以一种很“自私”的口吻为基础。他不在乎别人,也不讨好别人,像一个人群中的游荡者,虽身在尘世,但早已心念了无。
公众判断每个人,更习惯于从他的专业性、技能性上入手,天然地觉得他应该只会自己的本职技能。
但每个人的神秘之处,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底层能力。对李诞来说,这种底层能力,就是表达,让他能够持续清晰地把观点变成语言,把思想转换成文字。
和学生时代相比,李诞的变化是源自他和这个世界的和解,和一切悲惨童年的和解,最重要的,是他和自己的和解。
不再被别他人裹挟,不再为他人取舍,用一种无所谓的处世态度,自顾自地放纵着自己的思想自由,转头去做一个不拧巴的清醒者,知世俗而后迎合,不为难自己,也不祈求他人。
这就是李诞走到今天,依然活跃在大众面前的全部资本。不止是能力,更多是如何活着的心态:
不为他人所动,然后乐得逍遥自在,别人的苦难与我无关,我的生活又与你何干?
“心态改变命运”这句话,至少在李诞这,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