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能帮助孩子戒掉手机吗?

2022-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晓维漫话

这个标题是不是挺有意思?有意思在帮我打开了一个控制孩子玩儿手机的新视角。事情发生在上周跟朋友的一次对话。

上周陆续各学校的期末成绩都下来了。但因双减的原因,禁止班级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只能公布等级(类似优、良、及格、不及格)虽明令禁止主动公布,但未禁止家长主动询问。朋友跟我说单位的一个同事家孩子,期末成绩特别好,语文98,数学94,英语97,这成绩真是让我羡慕嫉妒恨。

朋友继续说:“这孩子她妈每科都给她补课,看来补课还是有效果的。” 朋友又补充道:“我同事说了,补课还能减少孩子玩儿手机,反正补课时间是固定的。”看上去有点儿一箭双雕的意思,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哪儿不对。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很多交配机构纷纷关停。老师们也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转为地下一对一了。由此可见,家长对补课的需求,并没有因政策而衰减。这个朋友的同事孩子补课费每个月就基本能花掉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在升学的道路上卷的不是一般严重。

但补课真的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害了他们?真的能通过补课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又能控制孩子玩儿手机吗?我反问朋友时,她说:“这不好说吧,未来谁知道呢?”我思考了下,可能有几个家长们容易掉的坑。

1、剥夺了孩子上课的主动权

课堂本应该是孩子学习新知的主战场,当孩子习惯了补课,课堂上就不会认真听讲。反正听不懂的,补课老师都会给我讲,无所谓。孩子就会利用课堂时间做在家干不了的事情,比如:睡觉、聊天、刷手机。同一份内容,别人用一份时间搞定,习惯于补课的孩子就要花用两份时间来搞定。看似提高了成绩,背后实际上付出了两倍时间+家长的补课费,代价非常大。

2、削弱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变是确定的常态。如何应变,才是当代人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当家长习惯性控制或一手操办时,孩子就永远不会长大。

分数低时,急得是我妈,她急自然会给我想办法。考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我妈都帮我查好了,不用我操心,我只负责学习。假期去哪儿玩儿,玩儿什么项目,我妈也都计划了,我服从指挥。

直到有一天,孩子考上了大学,因不会洗衣做饭而被嘲笑时,妈妈为什么没在?妈妈为什么不帮我了?在职场上遇到难题,被领导批评时,赶紧问问我妈怎么办?总有一天,孩子要独立面对周围的环境,独立迈向职场和社会,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当我们在孩子该发展独立思维和能力的阶段,选择替代和控制时,变相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填鸭式教育也许在当下会立竿见影,却为孩子未来之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3、将孩子的责任自己肩负

孩子习惯了家长的操办后,不仅得到了分数的提升,还有甩锅的能力。如果成绩没有起色,会怪辅导老师讲的不好,家长找的机构不行。反正我妈替我找的,我不需要负责。更多的孩子会在辅导课上,不认真听讲,同样虚度自己的时间,因为这个辅导不是他自己要上的。

当孩子从主动变被动,就会不断找外界的借口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更有甚者,会不断要求家长给予更多的物质奖励来作为学习的筹码。被动给家长学习,学好了有奖励,学不好大不了继续补课,这比账孩子算的清。

家长越是着急,认为这个事情很重要,孩子越是觉得这事跟自己无关。当我们变控制者为管理者时,才能将责任这个猴子还给孩子自己养。

补课一定是有它的优势,比如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夯实孩子的学科基础。但补什么,补多久,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仅作为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