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与社会浮躁心——翟高泉著
我们在最好的年纪里悲叹人生,却不知道我们最好的年纪在悲叹中被无聊地度过。我们有时候喜欢在背后讨论别人的是非功过,也爱比拼谁的日子过得好。
喜欢和小白聊天,这或许和我们有很多相同的观点有关,但更多的是,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读的书也不是很多,但他内心纯净,出口成金,传递正能量。似乎他每天都生活在幸福里,即使他没有金钱,物质上更不会有什么享受,他每天都喜欢笑,见到每个人都打招呼。我一直认为他认识的人很多,朋友很多。
后来有一天他喝醉了酒,说出一些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的话——生活就是TMD扯犊子,我哪有什么朋友,没有一个交心的,都是表面文章,真有事了谁会义无反顾的帮你。我每天都装着笑,那是笑给生活看的,笑给社会看的,只有夜深时,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哭给自己看。从那时起,我感觉这个社会还是挺冷的。
我有个习惯,观察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先看穿着打扮,这可能与我的喜好有关,我喜欢侦探和推理;然后再看他的工作和职位。但后来我就再也不这样做了。这个评判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在商业圈子屡试不爽,可是却忽略了两个极为重要的细节或者说因素--年龄和幸福感。
年龄和幸福感这两个因素极为重要,这关系到你用来判断此人是否适合用来交朋友。
首先说年龄。在信息化时代年龄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易被辨识和区分,而且现代人的穿着打扮往往具有欺骗性,视觉上会造成很大的年龄误差,我们也并不适合于直接询问,这样会被视为不礼貌。所以我们必须与对方结交至少一小时以上才能对他的年龄有大致的了解。年龄决定了他将来的潜力和现今对社会的了解和深入程度。
幸福感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幸福感越强,对外界的接纳就越容易,这个人就越容易相处,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想要和你交朋友,你却感觉对方城府很深,那这人可能有一定的目的性,他或许是要从你身上获得利益。
然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的眼睛在看待彼此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我们越来越功利,极度地想要从别人那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
后来看了一篇哲学文章,提到关于人际关系的讨论。人与人是社会人,在社会的圈子里,彼此互相交换人际关系,拓展网络,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活着。朋友之间是努力获得和索取的过程,能成为朋友的基本条件是彼此之间有能够为对方所利用和索取的东西,然后再为本身的索取付出相应的代价,彼此之间相互利用相互索取成为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的身上不再有为对方所利用的东西,或者彼此找到可以替代的人,那这场互换的友谊也就走到尽头了。
以婚姻为例,暂且不讨论真正爱情的意义,先谈物质。两个人能在一起的条件是什么,比如一个男人说我喜欢漂亮的、孝顺的、温柔的。那他就要找到这样的女朋友,利用她的漂亮、孝顺、温柔。假如对方说我想找一个有房子车子的男朋友,若果这个男人没有她的条件,两个人就不会走到一起了。离婚的在分手时总是会说,你没有以前温柔、爱唠叨,小心眼。这就是对方不能利用的东西,这个条件不满足对方,实在无法忍受就要离婚。
所以这么看,好像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用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有明说,说的这么坦胸裸乳,赤裸裸。小白后来说和女朋友分手了,他一直为此事难过。我想这么乐观的人怎么也会对于此事耿耿于怀,始终放不下,小白的长相一般,也可以站在帅哥的行列。拘于自守,不爱交际。但是小白的女朋友很漂亮,爱穿着打扮,喜欢玩乐,小白说我没有能力给予她经济基础,玩乐之事我也不擅长,和她在一起很不自在。
我对小白说,那既然这样,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你是不是早晚会找到一个和你很搭配的女朋友,不爱玩乐、拘于自守。
小白说,世界之大,什么鸟都有,但是我好像真的碰不到这样吻合的。
我在想,小白是不是要改变自己,适应女朋友的需求和性格,是不是他的前女友也应该改改性格,爱情或者友情本身就应该改变自己,相互适应呢?
各位读者朋友:如果你有想法,你有想要写点东西的愿望,和我们一起吧,可以私信小编,把文章发来我就会为你发表到公众号,今天的阳光很好,心情不错,可是我却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