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淘汰的丁辉火上热搜,揭露了成人世界的残酷真相
01
最新一期的《令人心动的offer2》中,丁辉成了首位惨遭淘汰的实习生。
一时间,消息火上热搜,网友纷纷感到惋惜。
在这季节目中,丁辉是众多简历中最不起眼的那个。
他出身普通且非法学本科背景,毕业后曾做过一段时间销售,后来裸辞跨专业考研。
在一群面试的精英之中,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学历不占优,年龄更不占优。
但他却代表了大多数普通的年轻人,他也因此被奉为是“打工人的真实写照”,许多网友都希望他能够逆袭拿到最终的Offer。
然而,丁辉的淘汰,让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残酷真相。
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童话,也没有那么多逆袭。
许多人愕然,为什么如此努力拼搏的年轻人,依旧会惨遭淘汰。
有人会质疑他身上鲜明的标签,例如本科二本毕业,例如大龄裸辞。
但我想这些都不该是关键的原因。
节目观察团成员杨天真说过一段话:
“我觉得人生的路,每一个点都可以是起点,其实跟你多少岁没有关系,是你起点的跑道对没对。”
简直一语中的。
丁辉最大的问题,不是他的年纪,而是他选择的这条道路是否适合他。
或者说,在他决定跨行转业后,他真的想好了这条路吗?他在这行业中有足够的积累吗?他的性格、能力适合吗?
许多时候,选定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是我们对待职业选择应该有的态度。
02
3条建议,帮助你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
1、做好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指在对时代、个人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预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职业倾向等进行综合权衡,确定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并为之设定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例如,2014年日本首富、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办人孙正义,在19岁时就制定了“人生50年规划”。
孙正义如是规划:“无论如何,20多岁的时候,正式开创事业”;“30多岁的时候,至少要赚到1000亿日元”;“40岁的时候,一决胜负,为干出一番大事业,开始出击”;“50多岁的时候,成就大业;60多岁,交棒给下任管理者。”
职业生涯需要规划。
有规划与没规划,是不一样的人生。
规划是对于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全面、深刻思考。侧重的是方向的正确性、引导性,至于具体的细节,并不求100%准确,即便有很大的出入,也不影响规划发挥作用。
规划可以让你用更长远、更全面的思维去思考。
当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你就不会陷入迷茫,以致浪费大量时间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
简单来说,我们做生涯规划准备,就是持续、彻底地思考以下3个关键问题:
①我想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兴趣。
围绕这些问题,你要以终为始地去思考生活意义,想象一下:如果别人给你开追悼会或者写墓志铭,你希望给你盖棺论定的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不要去考虑可行性,只关注于自己的渴望程度。如果其它条件都具备,你最希望达成的是什么?
②我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取决于你的性格、能力和经历。
围绕这些问题,你首先要去量化自我,避免巴纳姆效应,尽可能准确地获得自我认知。
例如:内外向、独立程度如何,通常是什么样的心智模式,潜意识和自我意象中,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负性情绪管理水平、情商有多高等等。
接着,要思考自己的经历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天赋,有什么经验可以迁移,是否可以从中找到差异化的竞争力;然后,把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发掘能力。
③我可以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取决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
每一个人都身处于特定的时空,意即: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国家、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组织。
这些外部环境,就会限定我们的选择。比如说,飞机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没有飞行员、空乘、机场管理这些岗位。
思考这个问题,一是观察当下的职业分工,看看哪些行业、哪些公司,能够提供最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环境,让自己价值最大化,更快地进行资源增值;二是要预测社会变化的硬趋势,因为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也许当下还没有产生。
2、寻找工作意义
耶鲁大学的教授艾米•瑞斯尼斯基,曾领导她的团队,针对两个机构进行工作看法的调查。
这两个机构,分别是某州立大学的学生健康服务中心,以及某小型艺术学院。调查的对象,是这两个机构的教职工人员,共有196人。研究对象的年龄、职能和收入水平,没有任何受限,分布较广。
研究旨在调查,这些员工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工作的。选项分为三类:视工作为谋生手段、事业或是有意义的工作。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大致采用三种泾渭分明的方式,来描述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的,每种方式的人数基本相当,各占三分之一。
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的人,他们认为工作目的,主要就是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开销。努力工作的动力,就是为了满足办公室之外的生活需要。对于工作,他们没有多少热情和兴趣。
将工作视为事业的人,他们普遍认为,自己从属于某个非常明确的从业领域,比如医生、会计等。在他们眼里,工作是通往更多责任、更高地位、更多收入的必然过程。
将工作视为有意义工作的人,他们大多自认为,有幸能够从事目前的工作,因为工作承载了他们的理想和渴望,或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体现他们独特价值的平台。
这就是工作意义,即为什么而工作?工作是为了什么?
意义探询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一旦你持有某种信念,你就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这个信念去生活。
因此,想要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我们就需要花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工作意义这个议题。
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G•理查德•谢尔,绘制出一张图表,从他的研究视角提出,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工作。
每个圆圈的工作,都有各自程度不同的工作意义,在谢尔教授看来,三个圆圈相交的“最佳区域”,则被认为是富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图片,找出你工作的真正意义,可以有助于你端正态度,更用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3、避免目标侵蚀
目标侵蚀描述的是类似的行为模式:
目标或者表现,作为一个关键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最终会趋向于回到目标制定之前的状况,甚至更低。
举个例子,例如某人为自己立下每天运动的目标。
第1周,他排除万难挤出时间每天运动。
第2周,因为工作忙碌,有两三天没能运动,于是他开始怀疑是不是目标定的太苛刻了?自己工作繁忙,怎么可能天天锻炼呢?因此,将目标调整为每周四天运动。
第3周,因为工作量增加,熬夜加班,他整周都没有运动。
第4周,虽然工作量恢复到正常,但是不运动已经成为习惯。
目标侵蚀,也是一种饮鸩止渴。
“无志者常立志”,如果立了志无法实现,一旦习惯性地目标侵蚀,对于自信心、自我坚定是一种慢性伤害,就像一种慢性毒药,最终会腐蚀我们的灵魂。
因此,有智慧的人懂得“有志者立长志”,会花足够的时间和专注去研究目标如何设定。
避免目标侵蚀,可以让我们更具体、更坚定地朝着相应方向努力,防止我们半途而废。
一般来说,应对目标侵蚀,可以有2方面的思考。
①重温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
制定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运用SMART原则可以帮助你做出适合且理智的目标。
具体而言,SMART原则具体包括:
Specific(明确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的);
Time-bound(有时限的)。
②学会用“剥洋葱法”设目标。
剥洋葱法,是从自然生活现象引申而来的一种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管理中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像剥洋葱一样将问题一层层剥开,分解为不同的主从因素。
然后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从大到小,由粗到细,层层深入,直到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在目标设定上,就是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再将小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一直分解下去,直到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
03
何炅在节目中说了一段令人警醒的话:
“我觉得人生中所谓的逆袭是在于,你一切都努力了,都做到了,可是你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回报,这个时候你就会渴望逆袭,希望有别的外力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我觉得我们在等待人生逆袭的时候,应该是已经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了。”
简言之,等待逆袭的前提在于,对于所有该做的努力,该投入的精力,你都一一做到了。
而不是,仅仅想靠外力,将自己抬高到一个并不是属于自己的层次。
现实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梦幻。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机会来临之前,努力做到最好,才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