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对仗形式·串对

2023-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叫兑

串对,又称流水对,仿佛流水一样,连续自然。它的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

它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复句一样,上下两联有转折、选择、连贯、因果、条件、递进、假设等多种关系。

(1)转折关系。下联不是顺着上联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同上联的意思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方面去,这就叫转折关系。

如一副胜迹联:

石径有尘雨洗
洞门无锁云封

此联两个分句是紧缩的句式,意思是:"石径虽有灰尘,可由雨冲洗;洞门本来无锁,却被云封住。"

这种关系要不要用关联词,应视内容而定。

(2)选择关系。上联分别说两件事情,表示要在这二者之中选择其中一件,这就叫选择关系。

例:五四运动时期,济南学界挽郭铁光烈士联:

宁持义死
不苟幸生

对联也用了关联词"宁(可)……(也)不……",赞扬了烈士在"义死"和"幸生"中选择了前者,因此,才得到了人们对他的崇敬。

(3)连贯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联关系构成,这就叫连贯关系。

常见关联词有:"才……又……","已……又……"等。

例如:集毛泽东《水调歌头》中的词句的一副对联: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此联既有动作的连贯,也有事件的承联。用了关联词"才……又……"。

再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山是为了看景,"看"承接"登",动作在连续进行,语气非常连贯。像这种对联没有关联词语,但仍具有某种复句关系。

(4)因果关系。这类对联的上下联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往往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或结论。

如格言联: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因为年轻时不努力,所以到老了就会悔恨读书太晚,上联是讲原因:年轻不努力;下联是讲结果:后悔读书迟。虽然没有关联词语,但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另外一种形式的因果关系对联,不是"前因后果",而是把"因果"倒为 "果因"。

如雁门关一副对联:

莫愁前路无知已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一副改古人诗句的集句联。它通过倒装,将"果"先行交代,而后再讲"因"。它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5)条件关系。上联提出条件,下联说出结果,这种关系叫条件关系。

如: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上联提出一个条件:只要人们都健康了;下联产生结果:就是我贫困,又有何妨。
如果加入关联词:只有。。。。就。。。。,一下子就看出这是属条件关系的串对。

(6)递进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意在范围上由小到大,或者在程度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层比一层深。

如泰山步云桥东酌泉联:

且依石栏观飞瀑
再渡云桥访爵松

"再渡云桥"比"且依石栏"在程度上更进了一层。

再如一副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这副对联下联的意思,要比上联更进了一层。

(7)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设,下联推论出结果,这种关系就叫假设关系。

例如书法家启功撰的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全联的意思是,如果能把名利看得像一杯清水那样淡泊,那么就会觉得恬淡的农村生活中,那一杯清茶会比美酒还要香呢。

再如一副绸缎店联:

欲知世上经纶美
试看机头纺织工

对联的意思是,假如要知道世界上布匹的精美,就要去看那织布机上的功夫。言外之意,在赞美布匹的同时,也称赞了织布工人的辛苦和技艺。

有的串对,将多种复句关系用于一联之内。

如《碾玉观音》写崔宁喝酒的对联:

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

联中就运用了连贯、递进、因果三种复句关系。


PS:以上内容乃好友艮所作,已收藏多年,今天特分享给喜欢对联的简友与我共同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