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孩子负责茁壮成长,父母负责自我滋养
两天,教书40几年的唐江澎校长的话火爆在民间,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样子。
唐校长说,在他看来:
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识字重要。
让孩子多读书,远比让他们做阅读理解题重要。
我们要培养的,是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家长们听后,一定找到了新的教育方向,准备专注培养孩子整理东西、读书和运动了对不对?
请你稍等片刻,静上一静,细细体味一下,你真的理解了教育的含义吗?
好的教育,是让自己活成孩子的环境
让孩子看得到整齐的家,爱读书、常运动的家人,对自己负责、积极解决问题的长者。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那个活出自我,优雅生活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孩子负责茁壮成长,父母负责肥沃这片培育孩子的土地。
家庭中已有的东西,孩子都是先用再学。
比如母语,比如音乐、艺术,比如读书、写作,比如整理房间、裁衣做饭,比如陪伴宠物…
这样的学是沁润后的选择,是兴趣之后的精进。
孩子的成长水到渠成,自带光芒。
高晓松的《晓年鉴》栏目,从1969年0岁的高晓松,聊到2019年50岁的高晓松。
他的故事会让你明白,每个人当然地附有着时代的烙印,最终长成的却是家族的样子。
其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表姐的故事。
高晓松的全家几代人几乎都毕业于清华,唯独一位表姐的本科和硕士就读的是国外的名校。
每当清华有校庆活动,全家都以校友的身份来一次家庭聚会,只有这位表姐感觉有些孤独。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表姐在工作多年后,攻读了清华的博士,实现了以校友参加家庭聚会的心愿。
“金庸先生的亲戚有多厉害”曾经上过很久微博热搜。
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蒋英、钱学森、琼瑶、徐志摩……都是各个领域响当当的名字。
网友们惊叹之余,都在感慨,牛人的诞生,总有他的必然和遥不可及,差距就在背后不只一代的家族气质里。
名人的故事让我们知道,高能量的家庭,培养不出低能量的平庸之辈。
而家庭中没有的东西,孩子再辛苦地学,也未必能自如地用。
比如,英语不好的父母,孩子只能在学英语的时候拼命学拼命练,平时在家,完全没有语言的环境;
比如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孩子学习“诚实守信”,只能识得这几个字,很可能根本不懂不信;
比如每天焦躁的父母,孩子学不来心平气和;
比如生活混乱的家庭,孩子从未见过什么叫作优雅的生活。
好的教育,是从娃娃抓起,有样学样
高校长说幼儿园的娃娃们最该学会的,就是最最简单的“整理东西”。
可是亲爱的父母们,千万不要去用力教孩子整理,让孩子整理。
而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想要整理”的环境,让孩子们知道,“我整理之后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所以娃娃的父母们,比教孩子更重要的,是首先学会“整理自己”。
从整理中,学会关注自己,关注最重要的物品、最重要的事情,对自己的一切负责,给自己和家人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腾出心情和空间,一起锻炼,一起阅读,一起解决重要的问题。
你用心“整理自己”的样子,孩子会全部看在眼里。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方向。
学会了“整理自己”的父母们,还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不会“整理东西”吗?
最好的教育,是滋养自己,胜过培养孩子
养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终身成长才是家长的天职。
孩子真正的起点从来不是学区房,而是家中的书柜,和父母的认知。
学习“整理自己”的路上,你有任何困惑,欢迎留言给我。
小抹陪你通过聚焦“整理自己”,把自己活明白,活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优雅生活。
然后,优雅地欣赏着孩子们,在整洁、快乐、自由的土壤中,渐渐长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