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营

贴标签效应的启示

2020-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娴雅君

今天在一本书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典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360百科

启示

01

贴标签效应是说人们可能会按照别人评价的方向发展。当对一个人贴上负面的、消极的标签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失去自信,而不会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而当给一个贴上积极的标签时,他就会很自信地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这就应了那句俗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生活中我们都在不自觉地对孩子进行了贴标签的教育。

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或者有特长,就会批评自己家的孩子说:“瞧瞧人家多厉害,再看看你,笨死了,啥也不会。”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很受打击,就会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差,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期望。孩子就会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贴标签效应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对孩子的发展确实能够锦上添花,而用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或许会对孩子造成终身的心理阴影。

02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后,哼唱老师上音乐课上教的歌曲,姐姐听到后,就嘲笑我,她说:“哎呀,可别唱了,都跑调了,嗓音也不好听,像破锣似的。”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唱歌了。对音乐课也不感兴趣了。每次上音乐课都总盼着下课,所以就感觉时间特别长。

长大后,有很多需要表演节目的场合,我都感觉很尴尬,尤其是别人让唱歌的时候。所以至今为止从来没有单独唱过歌。瞧,姐姐给我“贴的标签”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03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孩子少指责批评,多表扬鼓励。这样可以避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要多加引导,而不是将其批评得一无是处。另外,看到孩子表现好的地方,要不吝表扬,这样强化了好的行为,也就淡化了不好的行为。

孩子都喜欢表扬,越表扬,孩子就做得越起劲,其他孩子也会向他学习。

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上课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后背挺得直直的,写字时也不例外。而有的孩子写字时就会东倒西歪,老师为了纠正大家的坐姿,就树立女儿为榜样,时不时地夸她,女儿可自豪了。即使在家里写作业也坐得端端正正的。

如今女儿身材非常好,尤其是没有驼背的迹象。每当我说起她的背直时,她都感慨地说,这还不多亏了曾老师天天表扬我,立我为标杆的结果嘛。

还有女儿打小就特别听话,有一次聊天说起这事,我便问她:“你咋那么听话呢?”她说:“谁叫你们小时候老夸我听话的呢”,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被我们夸她后,她就向着听话的方向发展的缘故呢。

04

贴标签真的具有魔力一样,人们会不自觉地向着标签所指的方向发展。这与罗森塔尔效应如出一辙。

实际上不仅孩子是这样,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小孩喜欢表扬,大人同样喜欢听表扬的话,而且越表扬干劲儿越足。

单位给予我们的称号,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等,这些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标签,它不仅会鼓励当事人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也会带动其他人向他们学习。

疫情期间,医疗工作者无私奉献,与病毒抗争,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国家给予了很多个人、团体一些荣誉称号,成为他们继续奋进的动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标签效应呢。

我们每个人在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给别人“贴了标签”,而我们也在不断地被别人“贴标签”。我们看到了很多标签效应积极的一面,但我们也要正视它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善用标签,不要轻易给他人乱贴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