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五十九:比喻不伦不类
(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鲁迅)【用“富士山”形容高高耸起的帽顶。这样的比喻能使文章格外生动,是积极修辞方面的一个要素。】
(2)鬼映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鲁迅)【用“鬼映眼”形容星空,又把天空说得像人似的,会“不安”,会“想离去”,会“想避开”,会“想将月亮剩下”,这些都是比喻的说法,是文艺文里常用的。】
用到比喻,必须恰当,否则就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一)比喻句里,本体和喻体没有相似点的
本体和喻体是比喻句中的两个重要元素。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而喻体是用来比喻本体的另一事物。通常,本体和喻体之间会有一些相似点或共同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比喻。然而,如果一个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点,那么这个比喻可能就不会很有效或者甚至无法理解。
(1)他的笑容就像一块冰冷的石头。【“他的笑容”是本体,“一块冰冷的石头”是喻体。然而,笑容通常是温暖、友好和愉快的象征,而冰冷的石头则通常与冷漠、无情或坚硬相关。这两个概念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点,因此这个比喻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困惑或无法理解。】
(2)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的躺在工地上。【把放倒的大树比做"俘虏",又"狼狈的躺在工地上",很难找到相似点。】
(3)老人的脸红润了起来,像个金灿灿的小太阳一般。【脸面上决不会有太阳,不恰当。】
当然,有些情况下,作者可能会故意使用这种看似不合逻辑的比喻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效果或情感,但这通常需要读者对上下文有深入的理解才能领会。
(4)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把“小河”比为“脉搏”,很难理解:“脉搏”可以“跳动”,但不能“流动”;“淙淙流淌的小河”可以“流动”,但不能“跳动”;“大地上的脉搏”又不知所云。总之,前后矛盾,两种事物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
(二)比喻句里,比喻用的不合语境,不符合文章中的人物身份
(1)狂欢的几百人像蚂蚁一样,挤成一团。【明喻,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错误的。把狂欢的人们比做“一团”“蚂蚁”,形象不美,又有贬义色彩。】
(2)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和奥布莱安,记者们像捕获到野兽似的扑上前去.....【“白求恩”是人们非常敬佩的大夫,用“捕获到野兽”来比喻记者们围住白求恩等人,思想感情完全错误。】
(3)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是你诈骗的工具么!【比喻不合语境。小说《蛙女》中有一个黑头目,他用老婆的美貌去诈骗别人。原文用“工具”作比,不符合黑头目老婆的身份和习惯。应该修改为“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不过是你鱼钩上一条蚯蚓么!”,“鱼钩上的一条蚯蚓”作比,既形象,又符合语境,表达效果好。】
(4)后浪推前浪,从一个组,到一个村,到整个的镇。【后浪推前浪是递进,从一个组到一个村,再到一个镇,是范围的扩大,不能相比。】
(5)长江,它将两地人民的友谊密切的巩固犹如江水永流不息。【江水永流不息只能表示时间的久远,跟“巩固”与否无关。】
(6)我要将鲜红的生命,不留一滴空白的交给新世纪。【“生命不留空白”费解。生命也不会有颜色,“鲜红的生命”不知是什么意思。此外,空白不是液体,不能论滴,应说“一块空白”。】
(7)她号召大家要以自己的行动在“伟大”的两个字中争取做一笔一画中的一点。【“一笔一画中的一点”费解,“以自己的行动”也不必要。改为“她号召大家要争取做‘伟大’两个字的一笔一画”,稍好,但仍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