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地球的方式揭秘外星生命的行为
有关外星生命的好奇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着,从神话到科幻到科学,人们从幻想到探索,不断猜测着它们的模样。
在《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中,就用了一种格外有趣的方式,为我们揭开外星生物可能会存在的模样。
这个方式,就是我们地球动物的生存、行为模式。
从形态与功能、能量的交换与获取、运动、交流渠道、智力、社会性、信息交互、语言这八个方面,全面的探讨如果有外星人,那么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这个世界一定是存在于外星人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不可能是唯一有生命的存在。
氨基酸、水、氧并非是地球的独家产品。根据如今的科学探测,这三样生命的起始物质实际上在太空中到处都是。
那么一定存在着一些其它星球,与地球一样,有着相似的生物。但是,它们的形态会根据生存的环境而产生变化。
比如在氧气稀薄之处,在重力很大的地方,不可能有巨大的会耗费氧气的生物存在。这点在地球上的生命中就可以看出来。
陆地上的庞然巨物早已灭绝,因为它们需要消耗的氧气和能量太大了。它们要移动,就要对抗地心引力,那么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为了维持生存,它们还要摄取大量的能量。同时要抵御外来威胁,还要进行种族繁衍。
对于如今的地球时代而言,这是无法达到的。因为如今地球空气中的氧气,已经不能支持这些巨兽了。
但是在海洋中,却有着不同的模式。浮力帮助了这些巨兽可以不那么消耗能量,而它们也有着更多获取氧气方式。比如地底气流等等。
因此,如今真正的巨兽都在海洋。
那么如果有个类似的星球,通过重力和空气中含氧量就能大约知道,这个星球上生物的体型会是什么样的。
深海和火山中的生态环境与我们陆地上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可以靠硫生存,因为没有阳光,也不需要视力,甚至没有进化出眼睛。
那么如果对方的星球是类似的环境,外星人也可能会像是那些生物一样。
总之,环境决定了它们的形态,决定了它们会拥有哪些功能。
因为对于生命而言,能量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获取能量,用什么方式获取,决定了它们的基本形态与行为。
植物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会选择往上生长,或者是扩大叶片。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只能通过移动去寻找并吞噬足够的能量,从而产生了运动。
那么如果有外星人的话,它们是可以靠自身以及空气又或者说恒星的能量产生生命的能量,还是说也需要吞噬其它物种的能量呢?
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运动模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得靠腿,腿的定义也有很多。如果浮力够的话,漂浮也是一种可能性,就像是水母那样。
除了这些外,交流的渠道也很重要。这里的渠道包括是声音、画面、还是波。因为不同的渠道,决定了它们会有哪些器官,会如何接收到人类的讯号,也决定了它们如何发射信息,以及如何感知信息。
然后就涉及到了智力,它们能不能自主的分析信息,是否拥有智慧,这些智慧会被用在哪里。
社会性也是很重要的,它是能够让基因延续的重要方式。作为物种有两个基本目标,自我发展与种族延续。
有些生物是可以单体复制的,但这样就会导致基因的不变性,它们无法得到更好的进化,一旦遇到风险可能会全军覆没。
分为两种性别的种族延续,好处在于基因的多样性,有助于物种的进化,也有助于在风险到来时,总会有优势些的基因能够存活。
实际上说到这里,应该就很清楚这本书是通过地球生物的进化论来推测外星生物可能的生态方式。
例如所讲的协作与竞争。
为了能够更好的协作,或许外星人也会和地球上很多生物一样采取群居的方式。毕竟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生物更好的抵御外敌,有更大几率进行种族延续。
竞争的话则是优势基因传递,不管是种族内,还是种族外。更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基因,更有助于进化。
就是非常明显的进化论的理论,适者生存,更适物种长存。
不过,《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不止于此,它还讨论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会不会存在外星生物都是AI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很科幻,但也很有趣。
虽然我们对外星世界是未知的,对外星人也是未知的,它们或许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宇宙法则,甚至于空间维度。
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球生物,了解我们正在生活着的世界,以及正在发生的一切。
生命比我们想的更复杂,但也更为简单。
或许在浩瀚的星空,正有与我们相同的生物,也在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推测着我们。
想到这里,这本书又变得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