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诚不欺我。读罢吴晓波此书,印证思考当今经济社会的变革局势,路径更加清晰,更易理解中央决策。
吴晓波开篇申明论述逻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以及无产阶层四大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四大社会基本制度中抽丝剥茧,试图找出历代经济变革的核心逻辑。书中没有明确提炼这种总逻辑,我试着说说。
中国历代的经济变革是在市场与计划、集权与自由、国有资本与私营工商这三对矛盾的结合体,不断在其中循环徘徊,恰如经济周期一般,高低起伏。“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管仲以市场自由、刺激需求的古代凯恩斯主义为指导,以商人的视角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降低税率、拆除关隘、促进流通;商鞅则用集权、计划经济、愚民控制的手段,将秦朝变成一个不断前进的战争集团,给我一种法西斯的感觉,通过战争掠夺补充内部需要。后续的变革不断在这中间摇摆。有些能够从上而下,建立完整的顶层设计,触及社会经济利益的核心,即土地、财政和货币的体系;有些只能够自下而上,从增量到存量,但是能够触及到存量利益并完成的改革过程,只有通过分税制的中国共产党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尽最大可能发动人民群众,一般利用死的理由:抵御外国入侵、防止地方割据、反贪反腐、反对贫富不均。
更引起我兴趣的却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博弈,自古以来,中国民营资本有种莫名的恐惧,在算缗令、告缗令、中产稅、五反查税、定息赎买的洗礼,民营资本总觉得自己的财产是不安全的,总有一种动机希望将财产在一定程度上外移,这也导致了最近的资本外流的严重。历史以来,国有资本从事无巨细的桑弘羊时代、从物资总局和土产总局到慢慢演变为仅仅掌控和垄断着资源性、关键性等产业,而放弃竞争性产业。也是一种聪明,能够尽最大可能利用自身的寻租能力。而民营资本无时不刻不在试图向国有垄断的高利润产业侵袭,金融业就是明显案例。
如果按照书中的逻辑,当前的改革正是一种另类的小政府、大市场,国有资本挺进重要行业,行政管理分权给地方,经济利益权力(资本实力)由中央把控,有点类似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在反腐的声中团结广泛民众,以行政手段加强国资掌控力度,保证金融等关键领域不会乱,打击资本外逃,并用房地产这一资产蓄水池锁定资产价格和广泛资金。在国企改革的声中,重建新的利益阶层。
(恩。想要文末导图原版的评论留邮箱。。。)
笔记导图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