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

他说他每天读10个小时的书

2017-04-18  本文已影响79人  漫舒110

文|耿黎      图|网络

记得高中时有一次班级郊游,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赵河河堤漫步很久,突然到了一处花香四溢,鸟鸣翠柳的地方,旁边一大片果园,果园与河堤相接的地方,有一间茅草屋,空旷静谧,很有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味道。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老师安排大家原地休息。

当时我望着眼前那个鸟鸣蝶舞的精彩世界,忽然幻想有一天,自己也有这样一片果园,配上简陋的农舍,屋里堆满自己喜欢的书。每天醒来便安静地看书,没有妈妈喊叫着让赶紧吃饭,没有老师苦口婆心地催促复习,就独自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吃饭,睡觉,看书,循环往复,直到终老。

事实上,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仍旧喜爱阅读,却时常为生计奔波,除却几年前备战司法考试时曾经每天连续看书,其余时候从未像之前想象的那般每天读书很久。

然而,世上真的有人每天读10个小时的书。

前几日,一位大师的讲座引爆了朋友圈。去了现场的人拼命吐槽听众的拥挤,没去现场的竭力打听课上的干货。大家对这个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夹杂着台湾口音的授课人的崇敬之情不言而喻。

享有如此至高荣耀的人,就是全球华人民法第一人,王泽鉴教授。他曾任前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生性谦和不喜招摇,然其学说于海峡两岸均受推崇。我暗想,是他先成为海峡两岸当代民法第一人,还是先开始了每天10个小时的读书积累,不得而知。但他的成就和坚持读书的习惯是对付出必有回报赤裸裸的诠释。

我对他本人并不很熟悉,只是在读法硕的时候经常听老师们提起,本次他的讲座我自然是华丽丽的错过了。

无缘讲座的同学们似乎错失了彩票头奖,很有恨不人生的懊悔。我不知道别人对于珍贵讲座的着眼点在哪儿,甚至我听到大家讨论他年近八旬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时也无甚感觉,直到有人说,他说他每天看10个小时的书。

我所有自恃对书的钟爱在那句话面前被击的粉碎。我无数次想像过自己与书的独处,却从未想过,世间有人每天看10个小时的书。

相比之下,我真的能哭晕。我能说我现在每天做10个小时的家务吗?有点夸张,但也差不多。作为一枚刚刚升任的二胎妈咪,生活完全被各种家务包围。每天醒来,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抱孩子,一个曾经多么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几乎被折腾的快要崩溃了。好的是,无论多忙,我每天都要抽空看会书,充盈我几近干涸的灵魂。

若恰遇好友造访,我便拼命倾吐自己的各种郁闷,为时间被大量占据叫苦不迭,许久的压抑,一吐为快。然而,我突然被自己如祥林嫂般的连环倾诉吓到,我感觉自己已离我讨厌的怨妇形象不远了。为着没有任何意义的倾诉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我开始科学规划自己的时间,尽管做不到像王教授那样,但我企图通过家务琐事的压缩统筹,留給自己更多与灵魂相处的时间。

生孩儿的第一年,谁的生活不是兵荒马乱,一地鸡毛。我恢复了备忘便签的制作,将每天的待办事项逐一列出按顺序贴于卧室门后。我办了洗衣卡,将难洗的衣物交由洗衣店代劳,我充分利用电饭煲等现代厨房电器,将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看书写字。每天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心情清爽了许多。

其实,被生活所累的人不止我一个,抱怨是最没意义的选择。行动起来,按照统筹方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终会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案,挤出每天看书的时间。

我无比清醒地回顾了自己过去的人生中每次的忙碌,我都乐在其中且忙有所获。如今,只是多了一个婴儿而已,岂能导致生活全乱,我决定好好规划。我相信婴儿成长的喜悦会掩盖所有家务的琐累,相信忙里偷闲的阅读会回报我无可预期无可替代的领悟与享受。

我不再烦躁,不再因家务的缠绕而困惑,我陶醉在日程完美统筹的成就感里,静心阅读,露出微笑。

当我兴高采烈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行着某事,做着某梦,执着某念,读着某书,霎时间心底妄念尽消。如果要问我每天能读几个小时的书,我想说,别去找答案,因为未知,更要享受每一天每一秒的读书时刻。乐享耕耘,管它啥收获呢。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