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如何学习、提升逻辑思维、打造自己

「逻辑工具」归因谬误

2017-11-27  本文已影响70人  性感瓶底儿

黄执中曾经在大学讲课的时候做过一个实验,他的试验是问所有的学生,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相对于同年龄人会更加的成熟稳重?同年龄层就是你周围的人,结果,70%以上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同年龄层的人要更加的成熟稳重,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都觉得自己比周围70%的人都成熟,那么周围幼稚的人就不够用了。

人是一种会高估自己的生物。这就是「归因」的逻辑陷阱。

什么是归因谬误?

人与生俱来的理性,会让我们对理由产生本能的渴求,我们需要知道原因。如果生活中的事我们找不到理由,那么我们就会有些惶恐,因为对未来的未知会带来恐惧,这是我们的本能。

为了抵御「恐惧」我们需要理由,以至于我们的大脑甚至会创造理由。而创造理由就是归因。

「归」是归纳,「因」是原因。「归因」就是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归纳原因的方法。

「归因谬误」就是在我们归纳原因的时候容易产生的逻辑错误。

这个错误就是在创造理由时,我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外部归因,一个是内部归因。

所谓外部归因,就是这样一件事情的原因,由外部条件导致的。比如说今天上班迟到了,但迟到的理由一定是,外面的交通太拥堵,地铁的人太多,外面的风太大。相类似的环境意外,不可抗力,都是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就是将失误的原因,由人本身的内在特质作为原因。比如薪水上涨了,就会归因于自己的内部能力,我的工作业务能力特别强,或者是归因于我的性格特别好,沟通能力特别强,跨部门的业务合作中起到了很强的作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选择归因的时候,都是双重标准的。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就会倾向于外部归因,如果是一件坏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就倾向于内部归因;,一件好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倾向于内部归因,但是一件好事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么我们就会倾向于外部归因。

举个例子,比如,隔壁老王被电话诈骗了,那么我们倾向于「内部归因」,这肯定是这个老王一定是脑子不清楚,想问题不够周到,竟然会被电话诈骗骗到;如果电话诈骗是我们遇到了,那么,我们就会倾向于外部归因,一定是电话诈骗的人太狡猾,他们在电话中提到了「我今生的挚爱」,我是特别特别在意她,我被骗完全就是因为我特别在意那个人,所以才会被骗。

对归因的双重标准常常会带来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自我感觉良好。

如何应用这个逻辑工具?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失望和难堪,而这些失望和难堪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过度地高估了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更理性地评估自己,在遇到特别好的事情时,我们要想除了我们自身内部的原因之外,是否有很多外部的原因帮了我们。

这个观念工具能让我们更理智的评估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