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歧视

2021-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拾封人

歧视这个词,准确来说,应该算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动词。大概意思是说,只要有偏差的地方就会产生歧视。让人耳熟能详的就属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了,同样一件商品卖给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买一件商品,也会得到不同的价格。(这仅属于业余人士的业余解释!)

如果按照经济学的思路延续下去,当然最终也能掰扯成一篇有模又有样的文章,不过我还是信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经济学话题则浅尝辄止地尝试性聊聊就罢了。也说句题外话,有人老说的水一篇文章很容易,我一直很不解的是,要得有多少水才能填满一个大海啊?

现在还是说回主题。如果把歧视这个词用在经济学上还算是恰当的话,那么用在文科生的写文章上,这就有些让我始终觉得有些不之所云,或有不恰当指出了。当然,人类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发明,在理科上的那些固定的单位名词里,几乎都使用了当时那个发明的人的姓名来命名那项成果。话又得再说了,文人的特长就是能够轻松生造一些词汇,既然歧视这个词被那些经济学家们使用了,后面更多相似的词汇也随之产生了,如:轻视、藐视、蔑视等等全都不一而足。

从不同学科间的鄙视链来看,从来不变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化区隔。钱锺书老爷子在《围城》里就有说到过:“在大学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国语文学,瞧不起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瞧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瞧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的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看上去这不过是带有几分戏谑口气说出来的话,可是从现实的社会分工来看,人和人之间的歧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彼此间还有向着更深的沟壑发展着。

有的看时无法比较的东西,但从最后所获得的报酬上来看,在它们之间的标价差异早就被注定好了。比如说,现在的那些做着体力劳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一直属于底层,说得不中听一些就属于社会边缘人物。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修辞上的手法来些许的降低这种落差感,但身处其间的人都是自知的。又比如:在人们口中的“农民工”,无论在这次词汇后面加个“兄弟”,还是其它什么的,但这不论怎样都还是无法改变那种深入骨髓的卑微感。

或许就如有人说的那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但是这个命是谁来决定的呢?这一代人的命也如此这般了,那么下一代又会怎样呢?就算时间最后给出了一个答案,但那个答案在什么情况下来到的?那时又有谁还会在乎呢?最后喜是忧,又该向谁诉说,又该向谁鸣不平呢?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都会感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歧视。可是自己要是不努力,那只会掉落到更深的谷底。那些曾经无数次想要在内心祛除的卑微感,可是最后拼尽全力的一生,也许终其不过还是个平凡人。那些让人歆羡的缤纷世界,到头来还不过是别人的平常所见和所有。

到此,文章似乎很有几分叹惋之意,当然也可以说确实如是。是在为自己,也是为同属这个尘世中的碌碌大众。不过,同时更想说的是,在这纷繁的人世间我们可以卑微的生存着,也可以毫无存在感地被人漠视着,但最终“你”为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你会为之为感到欣喜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