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1)

2022-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倒翁why

这个内动力课程作者是杨杰,有着十几年的家庭教育经验,我是在尹建莉公众号上认识她的,一直没舍得买。最近我觉得儿子表现越来越差,似乎什么事都需要我去督促,觉得自己有必要学习一下育儿知识,就开始买来听。为了学得深入一点,以后我会不时写听课笔记,发布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内在动力核心在感觉。好的感觉可以产生动力,坏的感觉产生阻力。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内动力,比如孩子小时候什么都想自己做,让他做,他会满心欢喜,不让他做,他会大哭大闹。后来内动力是怎么由标配变成奢侈品了呢?

作者列举了一些破坏内动力的表现,比如孩子要自己穿鞋,但是大人嫌孩子穿的慢,代劳了;孩子胆小,怕他受欺负,总是鼓励他动手还回去;觉得孩子太强势,怕将来受打击,自己先打压着,凡是跟孩子拗着来;孩子活泼,怕他不专心,练个书法静静心;孩子安静,又怕他成书呆子,逼着孩子下楼走走……

孩子从学会走路开始,惊喜感一过,各种嫌弃之声不绝于耳:不要乱动、快点起床、赶紧刷牙、别玩水、要有礼貌、见人要问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把玩具收起来。不要到处乱跑,好好吃饭……

好不容易上了小学,妈妈在旁边监督作业:写字注意结构、坐直了,不会没关系要认真、

总之就是代劳、唠叨、说教……

当然没有哪个家长是故意破坏孩子的内动力,只是由于急切和教育能力的缺失,好心办了坏事。一昧自责和后悔显然无济于事,我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内在动力是否还可以修复?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怎么修复呢?作者为什么能够解开这个难题呢?

整个课程都在围绕感觉这条线,其实这条线并不神秘,只需在孩子或消极或积极的行为上多追问一句:他此刻是什么感觉?

能看到这条线,也就能看到它的所有走向,从而选择最优的路径抵达孩子的内心,就知道怎么呼应、怎么推进、怎么放手。

我觉得教育孩子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稍不注意就与自己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要熟练完成这个精细活需要父母非常有同理心和敏锐心,能捕捉到孩子每个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安抚和引导。而大多数时候我对孩子都是简单粗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