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读《远处的青山—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13708/7147f2a12bc7df50.jpg)
今天早上,我读的是《远处的青山》中的一篇散文,丹麦文字批评家勃兰兑斯写的《人生》。
作者简介
乔治·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主要作品有《19世纪文学主流》《流亡者文学》《歌德传》等。
《人生》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他把人生比作一座有100级的高塔。它是中空的,到达100级高塔的时候,人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他补充说:
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者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哪一级;他所确定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我感叹作者的比喻,把人生比成高塔的巧思,我喜欢这种描写手法。
在这里,他写了三类人生。
一类是思想家,他们不仅登塔,还深入地洞去深挖宝藏。发现深邃的思想,自得其乐。
一些人是权力者。他们是渴望征服广阔领地的人。专注于赚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的控制人和事,
还有一种人,是劳动者。他们在工场里终其一生勤劳工作,每天都得到增益。
而掌握时间沙漏的那只手,会向劳动者倾斜,让沙漏转动得再慢一些。
作者对于思想者的人生是赞叹的,对于扩张者的人生是不屑的。对于劳动者的一生是赞美的。
那么,作者的人生是怎样的?我认为,作为文学批评家,他既是思想者,也是征服者,也是劳动者。他用细腻的文字征服了我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的阅读感受
1.如何看待劳动?
如果把人生中的劳动看作是技能的增长,生存本领的增强,就不会把劳动视为一件负面的辛苦事。
如果把松弛轻松当做一种人生状态,你常烦恼。因为它不是生活的常态,只是在忙碌中让你得到的一点闲。闲久了会伤身,伤心。
所以,劳动是常态。劳动创造物质财富。
思想者,是精神产品的制作者。他们受益,也引领群众的认知。
有了物质,没有精神,人会空虚,只有精神,没有物质,人难以生存。
人偏偏不守规矩,常按捺不住欲望,于是产生了不断扩大领域的征服者。他们想去控制更多的人和事。因此事件就有了三分化的世界。
在人群中,劳动者居多,思想者有之。控制者为少数。
2.你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塔?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在那一层消失。所以,要做好选择,把握当下。要不断攀登才能看见更多美景。所以,不要让自己躺平。
3.这篇文章描述人生的角度还是挺新颖的,也直言不讳地表明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关于人生的话题,引发我的思考。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选择那个角色度过一生?嗯,思想家已没戏,征服者是天方夜谭,我是普通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