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奥威尔《1984》之序,(一)谈写作
读乔治.奥威尔的《1984》,首先吸引我的是他在小说之前的——“我为何写作”之序。
1
和每一个有写作梦想的人一样,都是希望能当作家。但奥威尔的不同在于他很小的时候,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长大后要当作家。
和每一个热爱的写作的人一样,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用不同方式的文字诉说着对于写作的情感,和那时你所受到的,不同风格的作家的影响。
只不过,奥威尔很小的时候,就让自己经历着不同形式的文学训练,十五岁之前的“编故事、写诗、短篇小说”,与此同时,他还在进行另一种训练:编写关于自己的连载“故事”。
我突然想到,我们现在教孩子写作,也可以经历这样的过程:低年级编趣味性故事,发挥想象力,甚至幻想自己是冒险活动的英雄,兴趣越高越好,甚至是一种“自恋”,都不为过。
但重要的是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具备这些编故事的能力。到了高年级,随着自我认知的不断加强,不再有这种“自恋”,开始越来越多变成单纯对自己所作所为及所见的描写。只不过,这种描写能力已经不经意间形成于你的脑海中,转换成一段段具体且能表达你的文字。
读到这里,我才明白一个作家,在他们的早期发展过程,都以相同或相似的方式经历着,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训练。这一点,才是他之所以成为作家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说读奥威尔关于写作的早期发展情况,让我不禁打了个冷颤,我知道不补上那些功课,我可能不会具备一个写小说的作家的能力了。
2
但接下来,奥威尔关于写作动机的分析,更加坚定了我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动机。因为正确的写作动机往往决定你在写作道路上的长短。
作家的写作主题由其所处的时代而决定,但同样的时代,由不同的作者,会写出不同的风格,这是源于作家在动笔之前就独有的情感姿态。但恰恰是这种情感姿态,是促使你有写作的欲望。
也许对于正在写作的你同样有吸引力。因为,在那个喧嚣和变革的时代,奥威尔完全抛弃了写作作为谋生的需要。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写作者,即便抛开这些,对下列动机的其中几个或全部仍然有强烈欲望的,可以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3
奥威尔关于写作动机,归纳了四个方面:一、纯粹的个人主义。二、美学热情。三、历史冲动。四、政治目的。
逐一来看:
一、纯粹的个人主义,是很强的一个写作动机。就是渴望显得聪明,被谈论,死后被记着,报复在你童年时怠慢过你的成年人等。渴望成为像科学家、艺术家等人类中的精英。与周围那些一过三十岁的人不同,要做自己,不要总是为他人而活。要一辈子到头为自己活。
其实这一点在我看来,在现代来说,已经和谋生的需要不谋而合,因为现在的精英就具备了拥有财富的能力。但这里的动机有别于现在纯粹为金钱的动机,二者在物质与精神上侧重点不同。
二、美学热情。即对文字的感知有美学的审美。比如:词语的排列达到美感的认知、好小说的节奏给人愉悦、渴望与别人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经历等等。
读到这里,我不禁窃喜,原来我对于写作有强烈的美学热情,因为上面所说的,正如我感受的。
三、历史冲动。
即渴望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发现真相并将其载存,以供后来者使用。
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历史冲动”,比较像现在人所说的“正义感”。或者说作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四、政治目的。
这里的“政治”是广义的,即渴望将世界向某一方向推动,改变人们应该努力实现的那种社会的概念。
奥威尔毫不避讳地谈到自己的作品,不可能没有政治倾向。他曾致力于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但终究超越了自己这种风格,消除自己的个性,写出可读性强的东西,因为“好的文字就像窗玻璃。”
奥威尔关于政治目的的写作动机,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曹雪芹写《红楼梦》和鲁迅写《呐喊》的深刻意义。只不过,曹雪芹没有在写《红楼梦》之前写这样的序言。
我想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对于以上的写作动机,应该分不清具体偏重哪一个,或许每一个动机都是你最强烈的动机。奥威尔就是如此。